今日广州 今日越秀 今日荔湾 今日海珠 今日天河 今日白云 今日黄埔 今日花都 今日番禺 今日南沙 今日增城 今日从化
新岭南 > 广东 > 广州 > 今日广州 > 正文

文物保护动用“北斗” 广州创新引来故宫取经国之重器 非遗“神器”

来源:广州日报 2020-09-01 03:52   http://www.kcqsx.com/


更多文化信息、产业聚焦、深度评论……扫以下二维码即可了解。陈家祠 (王维宣/摄)工作人员在向记者解说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王维宣/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陈家祠动态安全监测点

开篇词

“文创”,已发展成为包含数十个分支,横跨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综合性产业。它不仅是创意产品,如设计巧妙的钥匙扣、笔记本;也可以是文化活动、学术探索、产业实践。

大而言之,以创新、创造为导向,以文化为黏合剂、助燃剂,整合多方资源,具有塑造新型业态潜力的产品、活动,都可纳入“文创”的范畴。

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在文化领域素以先发著称,并拥有雄厚的产业实力和完善的产业体系。用文化赋能各领域,是产业升级的可行路径,是激活老城市新活力的必然要求。在推动广州“四个出新出彩”的框架中,“城市文化综合实力”与“综合城市功能”“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雁行并驾,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十分注重融合发展的广州文创产业,方兴未艾,来日方长。为此,广州日报特从今天起开辟“文创”版面,以每周一期的节奏,以媒体的专业视角,观察文创,介绍文创,参与文创。

(卜松竹)

目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经历26年的不懈攀登,几代人的心血,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上天的背后,是中国航天科技与企业集群的成长与崛起。高精度卫星导航装备市场上世纪末95%的产品依赖进口,20年后国产率跃升到95%。在广州,卫星导航企业的数量约占全国的1/5,一批高科技企业聚合成北斗产业“广州军团”。更值得骄傲的是,一向敢为人先的广州,还在非遗文化保护方面,使国之重器——“北斗卫星系统”摇身一变,成为文物保护的“神器”,此项广州独特的文化创新,连故宫专家也闻讯前来取经。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动态监测+文保要求

让“北斗”成了首选

大家知道,陈家祠是一组经历了百年风霜的广府特色古建筑群。对于古建筑来说,病害研究和日常监测是保护的核心工作。那么合理地引进和利用新技术实现古建筑病害的发现和分析,了解古建筑的实时状况和发展趋势,实现预防性保护,是古建筑保护和管理的必然趋势。

话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却很难。陈家祠这样的文物建筑,身处闹市之中,周边环境复杂,又变化多端。处于这种动态环境中的文物保护,必然要以动态的思维来处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文物保护管理部主任、陈家祠古建筑检测监测项目负责人石浩斌就指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越来越多地注重如何将古建筑的动态变化信息和新的监测手段关联起来,实时反馈古建筑的各种变化状况。实现古建筑状况的实时监测,从而分析古建筑的变化趋势,更好地对古建筑实施保护,是他们探讨的主要方向。

从微观角度来看,地下水位、大气质量的变化,周边公共交通工具,特别是地铁的运行,以及附近的工程施工,都会令陈家祠的古建筑本体受到影响。同时,受限于古建筑保护、安防和消防安全等多方面的规定,以及实际条件的限制,多种现代的监测手法和监测方式无法在古建筑中正常实施,“比如在砖木结构古建筑里,(监测设备)终端的安装固定是不能随意布线、打钉开洞的”;传统的人工测量和人工巡查,又往往滞后,缺乏实时性和系统性。在这种情况下,馆方的技术团队想到了北斗。

无线传输+可逆操作

令建筑不会受伤

“近年来,北斗卫星导航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民用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公共建筑、水利、交通、信息工程等各方面都有大量成功的经验,相关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石浩斌介绍,“经过前期的调研和慎重的考虑,我馆决定引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古建筑监测系统的核心,加上配套的能实现无线安装的动态监测设备,形成针对性的古建筑动态监测系统。在不破坏文物的本体,包括外观及结构的前提下,对古建筑实施监测。”

石浩斌介绍,在2017年到2020年期间,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启动了古建筑的检测监测项目,“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核心,将古建筑内外安装的裂缝监测、倾角监测、应力应变监测、振动监测和白蚁综合防治监测终端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收集汇总到统一的可视监控后台,形成古建筑动态安全监测系统”。动态监测系统后台操作界面结合古建筑三维场景进行展示,实时查询所有监测点的数据信息和巡检记录信息。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知道这些监测点出现了可能需要处理的问题呢?石浩斌说,技术团队根据《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结合专家建议,确定了数据的报警阈值。只要观测点的情况发展到设定的数值,就会触发系统警报。同时,运用这套系统,馆里的专家还能够随时翻查各测点的历史信息,便于对比掌握各个测点或区域问题的历史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在古建筑内进行大量的布线,而是更多使用无线传输方式,利用粘贴、轻薄铜片箍紧、少量砖缝打钉固定等可逆的方法,实施仪器的安装和固定。配套高质量的蓄电池保证仪器24小时供电,在确保文物建筑安全的情况下,保证仪器不间断运行。

建筑监测+白蚁防治

使工作变得高效

“古建筑动态监测系统至今已常态化运行30个月,其间发现多次古建筑的应变、裂缝、振动、白蚁等异常状况的报告;提供了实时、详细的建筑变化情况的数据和图表信息,有利于我馆迅速掌握古建筑的各种状况,协调调整周边工程的施工方式和方法,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周边工程施工对古建筑的影响”,石浩斌说。

顺便说一下,北斗系统还被陈家祠馆方用来监测白蚁。作为全国第一个将白蚁监测结合北斗卫星监测系统用于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项目,这套技术甚至吸引到了故宫的专家来“取经”。陈家祠建筑群主体的外围,以及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绿地上,埋了120多个诱导罐,罐里的主要诱饵,是一扎经过专门处理的、白蚁最爱吃的松木,当中还混着两根内部中空,装满小玻璃珠的信号木,白蚁被引诱过来进食的时候,会很快咬穿空心木块,导致小玻璃珠滑落触发报警信号,激活馆里安装在东北、西南两个角的两套信号接收装置,它们会第一时间以无线形式把报警信号发送到馆方和白蚁防治所的电脑和移动终端上。

石浩斌说,借助北斗技术,文物保护工作者能够同时掌握各项监测数据,有利于发现古建筑潜在的各种隐患,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方案,有计划、有依据地实施预防性保护,“这为古建筑的科学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大咖论文创

如何用文创讲好“中国故事”

如何做好文创开发,利用文创产品讲好“中国故事”?

在近日于2020青岛国际影视设计周上举行的“国际文创开发圆桌会议暨总台文创战略研讨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了总台文创战略,吸引众多关注目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经理室副召集人、版权和法律事务室主任郑直指出,总台将通过文创品牌化、IP内容为产品文化赋能、生态和设计力量链接等方式,实现文化与传媒的共生共融。“我们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形成创新、科技、文化和市场相结合的好产品。战略要以内容为内涵,泛娱乐为外延,发挥优势力量,带动大众创新,坚定文化自信,用文创讲好中国的故事。”央视动漫集团总经理蔡志军认为,文化、创意产品内容是紧密相连的。“文创产品之所以能让它的产值赋能,就是因为它是有灵魂的,它是一个精神文化的产品。”

红点中国区总经理、红点设计博物馆馆长石振弘则以红点公司举例。一直以来,红点公司一直致力于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三年前,红点公司把新的东方生活美学带到了全球30个国家的中国文化中心,最近则利用新文创的方式让国外友人认识中国的十二生肖。“文化产业既有商业价值也要承载文化价值,从事文化产业要有文化自觉。”中国电影美术学会CG艺术专委会主任穆之飞直指,IP开发的重点不是设计,而是开发,其核心正是文化的传播。

国际艺术授权基金会主席郭羿承认为,文创IP开发不只是一个单一事件,它是一个顶层架构,开发者必须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从一开始方向就要正确。”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岸)

文之道

文创,从“搬运”到“翻译”再到“重塑”

文/卜松竹

都说不要拿你的业余爱好,去拼别人吃饭的手艺。此言不虚。这是各行各业都存在的规律。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是不一起玩的。

但是在文化,特别是公共文化领域,却常常需要“破圈”。因为文化的自身规律要求它扩大传播、聚集受众、做大基本盘。所以,打通专业与大众群体之间的边界,就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否见成效的关键点。

比如,2019年,广州市属博物馆、纪念馆办了166个展览。然而,无论怎样规模宏大的展示,其展品数量都远远不及一家大中型博物馆的馆藏量。那么,那些“凝固”在文物库房里的众多“低调”文物,怎样才能更多、更好地与观众见面呢?必须采用“动态”的方式,不断把新材料、新发现补充进去。而哪些是“新”、哪些具有“展示价值”,考的是“后台”的功夫。每件展品的看点在哪里、故事怎么讲,考的是把专业知识“翻译”成通俗语言的本事。

又比如,这几年大家很爱去古村落玩,村里也办起了许多民宿、餐厅、咖啡馆。但古村落很多都是文物集中地带,哪里能开发、怎么开发、引入怎样的业态、设计怎样的商业模式,都需要精心的评估、测算。这些前期工作,是文物、考古、历史、建筑等专业圈子的专业人士们,已经大量完成了的。而经过专业性评价的这个古村落,也就成为一件具备了开发潜力的文化“产品”,具备了进入市场的条件。相应地,这些专业工作积累的大量数据、资料,比如建筑的源流、手艺的师承,村里的习俗等,又成为可以支撑古村落新业态溢价的内在价值。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就能看到,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并非凭空而降,而是本就蕴藏在我们身边。但往往要经过专业的发掘、整理和提升,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甚至开发出之前所不曾想过的新形态。通过对文化资源的系统化、精细化研究和梳理,把一些“后台部门”的专业性工作,用公众可视、可感、可用的方式呈现到“前台”,可以进一步盘活广州庞大的存量资源。而这个从“搬运”到“翻译”,再到“重塑”的过程,其实就是“文创”。更好地实现这个过程的关键,除了市场思维,还在于专业人士面对公众时的服务精神以及专业素养。

新闻推荐

高胡演奏家何克宁与吉他演奏家杨雪霏在沙湾广东音乐馆畅谈音乐 广东音乐比想象中更“洋气”

何克宁与杨雪霏用高胡和古典吉他同台即兴合奏《彩云追月》。信息时报记者徐敏摄广东音乐国家级传承人、高胡演奏...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文物保护动用“北斗” 广州创新引来故宫取经国之重器 非遗“神器”)


 
频道推荐
  • 期期自选不守号广州大伯中797万元
  • 自救+互助“防非”,养猪人谋求共生
  • 广州仔毕聪用琴声征服卡内基
  • 光伏产品价格大降九成背后:企业借规模扩大全球抢单
  • 潮流兴起“荒野原生美”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