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沈亦霖通讯员穗宣)高品质的文明,造就高素质的民风。两年多来,广州市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多次进行专题部署,在全国试点从化区召开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现场会。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707个,累计开展各类活动3.8万场(次),惠及群众757万人次,构筑起“全市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其中,从化区入选全国试点单位,花都区、番禺区入选省级试点单位。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推进科学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如建立专家学者、思政教师、基层百姓、青年先锋“四个100”宣讲队伍,推广“乡村大喇叭”“大榕树下”等一批基层学习宣讲品牌,组建宣讲团和宣讲小分队182支,开展宣传宣讲9100余场。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防疫进行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系列网上直播活动,共计开展161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直播活动。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需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作用。市委将试点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各试点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中心主任和志愿服务总队长,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研究、亲自协调,带头做志愿服务,带领镇村的一把手履职尽责,初步形成了三级书记带头抓、各个部门齐落实的工作态势。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覆盖到群众所在的地方。广州市统筹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农家书屋、纪念馆(博物馆)、乡村大舞台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建立实践中心(所、站)主阵地和“实践驿站”,将散落在全市各部门的各类文化服务阵地纳入文明实践阵地,构建“一站多点”、区镇村三级联建的网络化阵地体系,有效拓宽了文明实践覆盖面。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打响“广字号”志愿服务品牌。广州市成立了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联盟,在区级层面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共88个支队、956个分队),探索实施“群众点单-中心派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成立由3400人组成的专业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伍,将志愿服务资源直接对接镇街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公共交通引导、日常创建巡查、环境卫生和群防共治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
广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步伐不仅要有“量的增加”,更要实现“质的提升”。未来广州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试点工作深化拓展,着力解决文明实践“在哪做”“谁来做”“怎么做”,以及如何“做长久”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
新闻推荐
热评论连续四度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的广州再传喜报!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广州地区的24个先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