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广州 今日越秀 今日荔湾 今日海珠 今日天河 今日白云 今日黄埔 今日花都 今日番禺 今日南沙 今日增城 今日从化
新岭南 > 广东 > 广州 > 今日白云 > 正文

小病进社区 大病进医院 康复回社区 白云建成首个“家门口”的康复病区

来源:南方日报 2021-01-14 06:50   http://www.kcqsx.com/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同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同德社卫中心”)康复病区正式投入运营,街坊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的医疗服务,实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这也是白云区第一个开设在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病区。

专业团队悉心服务街坊直言踏实

近日,笔者走访同德社卫中心康复病区看到,这里整体环境温馨舒适,安静宽敞,现设有32张病床,病房里配置有暖气、独立卫生间、热水器、微波炉等。洗手间墙壁安装有扶手,走廊墙壁也安装了扶手,方便病人行走康复训练。走廊地面贴有相关指示牌,护士会扶着病人沿着指示牌进行康复训练。

在导诊台,笔者看到两面出院患者和家属送来的锦旗。原来,92岁的霍老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长期卧床,全身有多处褥疮,还有因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浮肿。得知同德社卫中心开设康复病区后,霍老伯第一时间到该病区入住。霍老伯的老伴杨婆婆因血糖控制不好,长时间受糖尿病足疼痛困扰,也入住了康复病区。住院期间,康复病区的医生定期查房,指导两位老人用药。

在康复病区医疗团队的悉心治疗护理下,杨婆婆的糖尿病足伤口明显好转,疼痛逐步减少,血糖控制理想。杨婆婆说:“在社区医院做康复,不仅在家门口,家人照顾护理方便,关键是服务态度特别好,不管是在病区还是康复室,医护人员都无微不至,而且有专业医生把关,心里很踏实。”出院后,杨婆婆一家特地送来了一面锦旗,以示感谢。

送来另一面锦旗的出院患者朱伯,是同德社卫中心康复病区收治的第一个病人,其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在这里住院治疗7天,夜间咳嗽和夜尿增多等症状明显改善。

在家门口做康复可享受医保报销

据了解,目前同德社卫中心康复病区主要收治心脑血管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等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和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综合征所致昡晕、晕厥相关疾病患者。

康复病区医疗团队负责人杜雄章介绍,康复病区有超短波电疗机、脉冲针灸治疗仪、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等康复理疗设备,可以开展针刺、艾灸推拿、火针、埋线、穴位注射中频脉冲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综合征等慢性病。

同德社卫中心副主任翁文锋表示,康复病区通过帮助患者维持、恢复最佳功能状态和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其障碍功能的恢复,为今后的系统康复打下基础。这也是白云区第一个开设在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病区,同德街辖区内及周边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的医疗服务,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保健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康复病区也是省、市、区社保定点单位,按照广州市社保规定,病人可以享受医保报销,医保起付费居民医保为150元,退休职工医保为280元,在职职工医保为400元。因此,患者可选择回社区进行康复理疗,通过康复医疗减轻痛苦,减少经济压力,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谭超通讯员全碧芳

新闻推荐

防疫路上车祸受伤 伤愈为人口普查而奔忙

谢家艺(最右)和同事入户开展人口普查工作点赞系统二维码羊城晚报记者符畅白云区白云湖街道大朗货场社区专职工作者...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小病进社区 大病进医院 康复回社区 白云建成首个“家门口”的康复病区)


 
频道推荐
  • 期期自选不守号广州大伯中797万元
  • 自救+互助“防非”,养猪人谋求共生
  • 广州仔毕聪用琴声征服卡内基
  • 光伏产品价格大降九成背后:企业借规模扩大全球抢单
  • 潮流兴起“荒野原生美”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