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面对,从不言弃。2013年9月,周猛来到河源市博爱学校,开始了他的特殊教育工作生涯。从此,他守护着一群折翼的天使,用爱温暖着这群特殊孩子,伴随他们快乐成长。
苦练手语让沟通更顺畅
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对于毕业于体育院校的周猛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进入学校后,他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不能和一群聋哑学生进行顺畅交流。作为一名特校教师,他的愿望是:做特殊学生的守护者,做特殊孩子的引路人。
刚来到博爱学校的周猛被安排在启聪部担任体育教学工作,因为之前从未接触过聋哑学生,当他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竟手足无措。他不知道如何和学生沟通,学生打出的手语他看不懂,他声嘶力竭的讲话学生又听不见,无奈之下,他只能不停地在黑板上写字,沟通成为了横在他和学生之间的一道鸿沟。
特殊学校各班中不仅学生的残疾状况各不相同,年龄差距还特别大,最小的六七岁,最大的十几岁。即使是做简单的广播体操,周猛往往都要不停地讲解,一个动作教上几十遍是常事。机械的重复,琐碎的工作,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单调和枯燥。
周猛告诉记者,刚开始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心里很忐忑,担心自己做不好特殊教育这份工作,对不起满怀希望的家长,他也有过放弃的想法。但是,他看到到孩子们那满是求知欲的眼神,不忍就这样离开,反而坚定了他从事特殊教育的决心。他不断鼓励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勇敢面对眼前这一切。
于是,周猛买来手语书,开始自学手语,每天只要一有空就捧着手语书学习。由于每天坚持不懈地学习,周猛已经翻烂了一套手语书。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和学生交流的经验,培养孩子们对体育课兴趣的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顺畅了,学生们越来越喜欢上他所教的体育课了,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成立志愿服务队传播爱心
周猛在读大学时就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到博爱学校工作后,他作为学校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播“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积极营造参与志愿服务、共建安全文明校园的良好氛围,推动学校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周猛的影响带动下,博爱学校的全体老师都在志愿者平台上注册,成为志愿者。他常年坚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建了一支义务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队,利用周末时间,深入到一些无法到校参加学习的特殊学生家中,进行教学辅导和康复训练。
每到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校门口总是显得拥堵不堪,接送孩子的各种车辆经常无序停放,给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带来很大隐患。为此,周猛组织成立了学校男教师志愿护校队、校门交通引导志愿服务队,对校门安全进行规范管理,保障了师生安全。
如今,志愿服务已成为周猛生活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周猛个人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1000小时,学校志愿服务队的志愿服务总时长突破了3万小时。
周猛说,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他明白了什么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道理,体会到了什么是“志愿付出,快乐奉献”的友爱精神,同时也收获了无尽的感动与快乐。(本报记者高芳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敖海冲近日,记者在走访河源市大同路、沿江路等地的商铺看到,琳琅满目的板栗、米粉、五指毛桃、火蒜等农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