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热,又到了溺水事故高发期。河源东埔医院提醒,市民朋友们要认识下面几个关于溺水的误区,了解相应的防溺水知识。
家长和孩子一定要对夏日玩水、游泳这件事保持警惕,破除惯性思维,正确认识“溺水”。要知道,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溺水。溺水除了会发生在游泳池、水库等户外,家里看似普通的脸盆、浴缸和水池都是孩子溺水的“隐形杀手”。同时,水库、水坑、池塘、河流等户外不明水域也要远离。因为人们在这些地方嬉戏,一方面对水质情况不了解,易感染细菌致病;另一方面这些地方水温低,易造成抽筋现象;再者嬉水者对水底的状况不明,易踩空进入深水区域,或踩到尖锐异物,或被水草等异物缠住身体,容易发生溺水;没有专业人士看护救护,溺水时不易被发现,会错过最佳营救时间。
对于年幼的小孩来说,户外的水上乐园、小池塘、小溪、水坑等都是危险水域;家里的浴盆、浴缸只要水位没过婴幼儿的身高高度,都有潜在的危险。所以,儿童在洗澡、玩耍时应时刻处于大人的视线范围之内。即使在正规游泳池,也要有所警惕,做好安全措施,牢记游泳安全做法。
据了解,在溺水人群中,有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乏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会游泳的人,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游泳前应做全身运动,充分活动关节,放松肌肉,还应用少量冷水先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这样可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突然下水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等现象。游泳遇到意外抽筋、陷入旋涡、被水草缠住等情况,应当一面呼唤他人相助,一面设法自救。遇到小腿抽筋时,应做仰泳姿势,用手扳住脚趾,小腿用力蹬,奋力向浅水区域或岸边靠近。另外,小孩子游泳,家长一定要全程陪同。
需注意的是,有些溺水的人并不会扑腾、叫喊、拼命挣扎。一般情况下,人溺水时会紧张、肌肉变得僵硬,喊不出来,根本无法挣扎和呼救,可能是站着不动,或低头在水下保持静止。很多溺亡是悄无声息地发生的。暑假即将到来,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多多叮嘱孩子安全嬉水。(黄欣廖瑞华)
新闻推荐
河源市73个中央、省级扶贫项目资金绩效全部完成自评 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本报讯记者王永红通讯员杨钊记者昨日从市财政局获悉,为加强扶贫项目绩效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河源市对2019年度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