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报记者冯晓铭摄■位于和平县公白镇的花卉种植基地本报记者冯晓铭摄■和平县的腐竹产业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位于和平县青州镇的高山茶叶种植基地■位于和平县下车镇的猕猴桃产业基地■和平县城全貌徐锦奕摄■位于和平县礼士镇的莲花种植基地
核心提示
近年来,和平县推出一系列强有力的新举措,助力乡村振兴,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努力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不断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和平县结合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平片区)各相关镇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以“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精品化、园区化”为发展方向,大力推进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平片区)建设。
目前,和平县明确了青州镇打造“十大茶乡”和猕猴桃生态小镇、合水镇打造油茶专业小镇、公白镇打造花卉特色小镇、林寨镇打造农旅观光小镇、礼士镇打造农业休闲小镇、东水镇打造农业示范基地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差异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目前,和平片区共发展“一村一品”项目11个,培育龙头企业1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县级龙头企业1家)、专业合作社478家、家庭农场49个,并形成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
助力乡村振兴
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举措。和平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打造“农业农村、产业和城市发展”的三大高质量发展平台。其中,明确要把“一区两园”(“一区两园”是指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平片区、猕猴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为引领和平未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平台,加快集聚省内国内农业领域科技创新资源,着力形成农业创新高地。通过发展深加工,开发新业态,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推动绿色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逐步把产业园建设成为全县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特色农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使之成为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绿色清洁生产及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乡村产业振兴示范样板。
和平县猕猴桃省级现代产业园于2018年成功申报,现已建成使用并达到预期目标。2020年成功举办和平县庆丰收活动暨猕猴桃出口发车仪式,“仲和红阳”成功出口迪拜,实现猕猴桃广东出口“零的突破”,和平县凭借猕猴桃产业获得广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目前,和平县已成为华南地区猕猴桃鲜果最重要的集散地,全县猕猴桃年销售额达17.6亿元。
和平县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20年成功申报。产业园计划投入资金21368万元,预计今年年底前可以建成使用。目前和平县腐竹已进入东南亚及港澳等市场,并得到港澳同胞及华侨们的好评。
与此同时,和平县还大力发展以优质稻、百香果、高山茶叶、油茶、莲子为特色的五大产业体系,通过强品牌、促融合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道路。
大力振兴特色产业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产业兴,百业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和平县立足各镇资源禀赋,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为抓手,加快猕猴桃、百香果、腐竹、茶叶、油茶等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共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35个,累计下达财政补助资金3042万元。其中,贝墩镇凭着腐竹产业,下车镇、大坝镇凭着猕猴桃产业,成功申报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同时,不断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该县2020年成功申报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7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实现历年来成功申报省、市龙头企业最多的一年。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40家、家庭农场160家。
正值初夏,和平县公白镇塘角村的花卉大棚内百花齐放,村民彭金响正和妻子在自家承包的3亩花卉大棚内工作,忙着下一批红掌等盆栽的出棚、销售。“刚承包一年,预估今年的收益至少12万元,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式开园后,收益将更多。”谈到现状,彭金响信心满满。
经过近年来的摸索发展,德福农业有限公司在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逐步形成了“公司+农户”合作共赢发展的“德福模式”,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达到了“1+1>2”的效果。彭金响就是“德福模式”的受惠者之一。
“德福模式”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扶贫模式。为切实打消贫困户顾虑和保障其利益,该公司对已有资产做抵押,与贫困户签订保障合同,一旦遇到经营风险,将优先偿还贫困户投入的资金。此外,该公司还为入股的贫困户提供有偿劳动机会,参照目前在岗工人工资标准,贫困户按每天最低80元标准,每年100天到基地上班计算,每年劳务收入至少有8000元;按常设岗位每月至少2500元收入计算,每年劳务收入超过3万元,帮助入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第二种模式:租用模式。农户和该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向该公司缴纳租金5.4万元、押金5.4万元和种苗肥料款12万元后,即可租用该公司的温室大棚3亩,由该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按约定价格回购育成花卉,农户每年收入15万元至18万元。第三种模式:自建模式。农户和该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农户出资自建温室大棚和配套相关设备,该公司为农户提供种苗、肥料、花盆以及技术支持,按约定价格回购育成花卉。目前,东联村3户农户联合建立小型盆栽花卉基地10亩,总投资约120万元,每年总收入达60万元至75万元。第四种模式:务工模式。农户和该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该公司提供盆栽种苗、技术指导,农户提供劳动力和自家山地,按该公司的技术要求种植发财树树桩;无可用土地的农户,可到该公司流转的1200亩山地进行种植;该公司定期保价收购后,移植至温室大棚内进行精品盆栽培育,户均年收入达7.5万元。
“德福模式”优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方面。一是技术好。该公司全面掌握了一整套小型花卉盆栽土培、水培等核心技术,采用现代化农业大棚进行种植,配备相应的恒温智能化调控设施,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生产的小盆栽产品与珠三角同类产品相比,叶子更油更厚,花朵更艳更美,生命力更旺盛,形态保持更持久。二是周期短。目前,正常运转的16个品种精品小盆栽产品线,从育苗到销售周期最长的360天、最短的仅120天,理想状态下一年可生产销售2批至3批;因采用温室大棚种植,部分品种可全年不间断地种植生产。三是市场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自然、生态等概念越来越重视,具有占地不多、价格不高、管护不累等优势的精品小盆栽产品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家庭、企业、庆典等对精品小盆栽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四是效益好。因精品小盆栽产品采用现代温室大棚种植,生产周期较短,风险基本可控,污染基本为零,人工、土地流转等成本相对偏低,且可全年不间断地种植生产,首年投入产出比可达3:4,经济和环境效益十分可观。五是带动强。通过四种模式的发展带动,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有效吸引了外出劳动力回流创业就业、发家致富,并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隔代教育”等社会问题,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目前,公白德福花卉项目累计投产温室大棚295亩,带动贫困户53户188人增收37.6万元,带动21户合作种植承包户并实现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组稿:本报记者叶春雨特约记者朱景优
■摄影:和平县乡村振兴办提供(除署名外)
新闻推荐
和平县召开高考备考分析会 优化备考策略提振备考信心确保全面完成高考目标任务
○本报讯记者叶春雨特约记者朱景优日前,和平县委书记陈劲松主持召开全县高考备考分析会,要求全面把握高考动向,优化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