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田铁流 通讯员李 盟)“加油时频频跳枪会不会短斤少两?”“石油都用在哪些地方?”昨日上午,中国石化“探秘智慧能源”公众开放日活动来到惠州。40多名社会公众代表走进加油站、国家石油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近距离感受智慧能源魅力。
“加油时为什么会跳枪?”“跳枪会少给油吗?”面对大家的疑问,在惠州三塘加油加气站,工作人员找来标准储油罐,熟练地向大家演示。加油20升,一次正常加油,另一次出现了两次跳枪,但仪器最终显示的数据均为20.2升,在国家规定的正负误差千分之三范围以内。
“常规加油机上使用的是自封油枪,加油枪枪口都有一个感应器,当感应器接触到油面时,加油枪就会自动封闭,俗称跳枪。”工作人员介绍,油枪自封只是为了防止加油时油品溢出的一种防护功能,不会影响加油数量的多少。
据介绍,该站点是中石化在惠州建设的首座成品油、非油品、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四位一体”油气合建站。由于安装了油气回收装置,代表们在现场基本上闻不到油气味。从质监局的强检和铅封,到现场进行加油枪反复停顿的加油数量检测,再到加油机油气回收和油品升级,让大家对关于加油站那些“猫腻”有了新的认识。
“在北京"水立方"里滴一滴墨水,它的浓度我们也能检测出来。”该中心检测部副部长刘慧琴介绍了油品质量检验等问题。该中心为全国四大检测中心之一,除承担油品抽检任务外,也面向社会大众开放。
“人一生要"吃"掉551千克石油,"穿"掉290千克石油,"住"掉3780千克石油,石油跟我们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参观完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增长了不少知识。活动中还设置了多种互动游戏,通过智慧小课堂、互动游戏等,让公众更直观了解石油企业。
新闻推荐
惠州信用体系建设“惠声惠色” 《中国改革报》报道惠州市深入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做法与成效
编者按《中国改革报》日前以《多措并举惠州信用体系建设“惠声惠色”》为题,报道了惠州市深入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