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园的睡莲。刘明霞摄
莫奈画作《睡莲》。
作者在香港参观莫奈画展。本报记者陈可可 摄
墙上的投影、视频、画作,满园的鲜花、斑驳的树影、流水和小桥、池塘中的睡莲,处处显现着那个头戴礼帽,美髯飘飘的身影。
这熟悉又陌生的一切,令人心灵震撼。我不由凝神静气,意守丹田,让这份美丽如电流般遍布全身。想象着100多年前,莫奈,这位伟大画家的生活和心境。
在水园,田田荷叶翠叶如盖,一派勃勃生机。荷叶片片层层叠叠,间或有一枝枝饱满的花蕾在灼灼阳光下,更显艳丽鲜亮,丰润鲜灵。莫奈非常喜欢睡莲,有时候摆上好几块画布同时作画,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敏锐地捕捉睡莲在光线下瞬间的微妙变化。睡莲,成了莫奈晚年绘画的主题。印象派绘画里,除了凡高的向日葵,最著名的就是莫奈的睡莲。
平常女子,因了琴棋书画诗酒茶多了几分精彩
闭上眼睛,我想起了我的可园,想起了可园的睡莲。
可园,不在香港,可园在南中国这座毗邻香港的城市惠州,在西湖畔一栋普通民居的九楼。在楼顶花园,我种植了许多花草蔬果,四时飘香,因女儿名可可,遂命名“可园”,并以“可园花事”记录一个园子的花事和心情,与一众写作、画画的女子,组建了可园花事文艺沙龙。
可园的睡莲躺在一个个大水缸里,碧叶层层叠叠,细如铜钱,大如盘子,有紫、粉、黄三个颜色。出奇的是,那株紫色的奇葩睡莲,在绿叶中永远打着一丛大大小小的花骨朵,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花开不歇。白天开放,晚上合拢,第二天又开,如人的作息,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据说紫色睡莲的花语是梦幻、纯洁和好运,难怪花开不败。
普通人家,诠释着都市的田园生活,慵常的日子便多了几分生动灵气。
平常女子,因了琴棋书画诗酒茶,平淡的人生便多了几分瑰丽和精彩。
水园,也不在香港,那是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的两个花园中的一个,位于巴黎和诺曼底地区交接处那一个叫做吉维尼的小镇。这是一座以画家名字命名的花园,100年前,莫奈在这栋粉红色、绿门框的房子里生活了43年。
莫奈说,我的花园是我最美的杰作,这座花园才是我最引以为傲的作品。我会成为画家,也许是拜花所赐。
在这个炎热的夏日,莫奈的17幅画作首次在香港文化博物馆展出。因为这个画展,可园在香港邂逅了水园。
我们可园花事文艺沙龙三位写作的女人:我与木子红、秦蓝赴港出席香港文化传播协会成立15周年宴会之前,专程赶往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参观了莫奈画展。
莫奈的花园,包含了莫奈对自然的挚爱
参展作品是从法国国家级博物馆和私人珍藏中选出,包括《睡莲》、《春天的吉维尼》等。
漫步在展厅里模拟的诺曼底与布列塔尼、巴黎与法兰西岛地区、伦敦与威尼斯及以睡莲闻名的吉维尼。树木参天,垂柳依依,鲜花遍地,曲径通幽,绿色小桥跨于如镜的池水之上。《睡莲》系列画作,水面闪耀的光影中,那多姿的睡莲呈现出三原色的第一次中间色。赤橙黄绿青蓝紫还有白的完美色彩,犹如莫奈手中的调色板。而水园中的睡莲,白天烈日下,一朵朵在光影斑驳陆离中竞相开放,天空渐次变暗时,花瓣儿又轻轻合拢,会动的风景不仅模拟睡莲花开的过程,还摸拟从白天到夜晚的变化过程。
游走在模拟的莫奈起居室、工作室、饭厅和花园,感受色彩大师的纷繁世界,仿佛看到:100多年前,莫奈在维吉尼每日耕种绘画。在画中,莫奈使用了无数绚烂的色彩,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他的居所,画中有园,园中有画。40年后,他成为法国印象派大师,而他的花园闻名全世界。
诗人马拉美描绘莫奈的睡莲:“它浓浓的白,包含着一个空无所及的梦,包含着一种永不存在的快乐。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继续屏息,向那幻影致敬……在意外的脚步来临之前,在我走开的时候,这朵完美的花儿在升起的水泡中清晰可见……”
如今百余年过去,眼前的景致一切宛如昨日。而莫奈作为画家和园丁的生活也历历在目。
莫奈的花园,里面包含了莫奈对自然的挚爱。对妻子、孩子的关爱,也承载了莫奈对绘画艺术的热爱。花园,成就了莫奈的生活,也成就了莫奈的艺术。
打造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人心灵修行的自然结果,只有当人格与自然、社会和自身产生优化关系时,品位才会成为一种经久不衰的感觉。
可园的景致,也常在一众写作、画画的姐妹笔下烟霞流泻,婀娜妖娆。在可园写作画画的生活,让我能恣意盎然追随自由,把日子过成一种独特的生活美学。 (刘明霞)
新闻推荐
一座古城,总有几条老街。在惠州长大的人,都知道有条老街叫金带街。金带街长不足400米,宽不足4米,何以冠于此名无据可查。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