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显示 “惠城区环境卫生网格化应用信息管理系统”。
保洁人员在清扫下寮村民小组卫生死角。
▲保洁人员在铲除“牛皮癣”。
惠城区环境卫生整治“红绿灯”亮起来了!从7月起,惠城区开展环境卫生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百日整治活动。目前,整治行动进入整治及常态巩固阶段。本次行动中,该区扫除城市“脏乱差”又有新招:爱卫办引进环境卫生网格化应用信息管理系统,让“互联网+环境卫生整治”助力文明城市建设。
◆管理创新
以村(社区)为考核对象
惠城区环境卫生网格化应用信息管理系统于今年4月启用,主要是根据属地管理原则,以镇(街道)为环境卫生管理主体,以村(社区)为网格化管理单位(具体检查考核对象),通过网格化管理及协调、督促、排查、整治,落实环境卫生长效管理。
环境卫生网格化应用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在电脑操作,还实现了 “手掌上”办公和监管。惠城区爱卫办副主任周金莲打开手机,为记者演示了系统的操作:打开网址,登录后就可以看到整个惠城区的区划图,最小可以看到各村和社区;每个行政单位都标识了 “红绿黄”3种颜色,还可以看到对应的考核评议、问题限期整改时间等。
周金莲介绍,对全区各个村(社区)都进行检查和暗访,通过村(社区)检查考核得分情况,把村(社区)的检查考核结果分为合格(绿色)、预警(黄色)、不合格(红色)3个等次,并根据村(社区)检查考核等次得出镇(街道)环境卫生检查考核等次。
据了解,该系统对卫生检查有关部门都是公开的。在电脑上点击操作,每个片区还有现场卫生情况的图片显示。环境卫生情况若存在突出问题,镇(街道)、村(社区)责任人将限期进行整改。
“系统每半个月检查考核一次,并通过网格化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公布检查考核情况。”周金莲说。
◆百日整治
每周一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每个周五,惠城区各个村(社区)卫生死角都有一番大清扫:地上“常驻”垃圾被扫除,墙上的“牛皮癣”不见踪影,市民都会收到共创文明的一封信……
惠城区从7月起,就开展环境卫生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百日整治活动,各镇(街道)、村(社区)每周一次组织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对内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沿路沿线、集贸市场周边的卫生死角、“牛皮癣”、建筑垃圾等进行清理整治,力争实现“城市和农村一个样、白天和晚上一个样、检查和平时一个样”。
在抓好各项清理整治活动的同时,实行包干挂点,镇(街道)、村(社区)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包街包巷包小区,明确环境卫生管理标准和责任,通过网格化管理,协调、督促、排查、整治、落实环境卫生长效管理。
记者日前来到江北街道望江村下寮村民小组的一个村民安置点。该村民安置点位于江北新沥路惠州茶都旁边,有42栋楼房,除村民自住外,还有不少是出租屋。江北街道办副主任刁宏旺介绍,因不是封闭小区,也没有物业管理,加上人员杂乱,因此该安置点环境卫生状况较差。
为此,本周江北街道卫生死角整治大行动就放在该区域。当日,江北街道办、惠州市城管执法局江北执法队、包干挂点的干部职工、望江村干部、保洁人员等40多人,拿起扫帚、手握小铲、推着垃圾收集三轮车,将周边清扫干净。
看到保洁人员清理自家玻璃辅料行卷闸门上的 “牛皮癣”,店主庄先生对保洁人员表示感谢:“谢谢大家了,那么辛苦帮我清理。”庄先生说,他自己平时也很注意店铺门前的卫生,做到“门前三包”,但门口的 “牛皮癣”清理了,还是会重新出现,让他头疼不已,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管理,加大力度整治“牛皮癣”。
刁宏旺说,惠城区开展环境卫生百日整治行动以来,江北街道已对该处进行常态化管理,由村里聘请保洁人员早晚进行固定保洁、中午进行流动保洁,同时也联合城管执法部门开展 “牛皮癣”整治行动。
相关链接
市容市貌整治项目
1.开展 “六乱一跨”(乱摆卖、乱拉挂、乱张贴、乱搭建、乱堆放、乱设广告招牌、跨门店经营)整治行动。
2.开展夜间大排档占道经营联合整治行动:各镇(街道)将划定经营区域及确定经营时段,疏导食品摊贩;加强夜间餐饮档的治理,监管食品安全卫生状况,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3.开展集贸市场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
4.开展校园周边市容市貌整治行动:将依法对校园周边摆摊设点、占道经营、随意张贴悬挂广告标牌等进行彻底整治清理;加强对校园周边餐饮店的治理。
5.开展乱倾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整治行动:对于重大非法乱倾倒垃圾案件,由区环保分局对垃圾进行检测,区公安分局、区城管办协调市行政执法局根据检测结果依法依规开展立案查处。
6.开展违法、违章乱搭乱建整治行动:进一步排查市区擅自搭建的窝棚、玻璃房,临街阳台、窗台、观景台的改建、扩建和搭建伸缩棚,临街屋顶、楼道、巷道和建筑物之间乱搭建塑料棚、铁皮屋及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行为的乱搭乱建现象。
7.开展流浪乞讨卖唱人员联合救助行动: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食宿和返乡车票。
8.开展泥头车污染城市道路联合整治行动:将在重点管理路段设置联合整治执勤点;协助其他部门查处偷倒建筑垃圾及余泥渣土污染道路的车辆。
9.开展扬尘污染联合整治行动:严格要求在建施工工地做好出入口路面硬底化工作,并设置临时冲洗设施;规范施工工地围蔽,做好防尘防噪音措施。
系统简介
环境卫生网格化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检查考核体系,在电子区划图上用“红黄绿”3色对各个片区(最小到村和社区)进行标识,用信息反馈机制督促相关责任人及时整改问题;
连续两次亮红灯的区域,区纪检部门将介入,对有关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被 “标红”3次的区域,对有关负责人将进行全区通报批评,并上报区政府处理。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谢菁菁 郑国瑞 通讯员张裕华 周文媚
新闻推荐
医务人员在参加培训。本报记者杨熠摄本报讯(记者杨熠通讯员颜叶芝)现场创伤救护、常见急症处置、心肺复苏技术……昨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