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新闻 惠城新闻 惠阳新闻 博罗新闻 龙门新闻 惠东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惠州 > 博罗新闻 > 正文

千年惠民共一脉 万方联袂仰罗浮 名副其实百草药库、道佛儒“三教齐飞”、名人慕名而来留佳作……

来源:惠州日报 2016-08-22 16:26   http://www.kcqsx.com/


罗浮山游客服务中心广场。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罗浮山游客服务中心广场。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罗浮山,又名东樵山,位于博罗西北部,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区三地,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

东晋时期葛洪长住罗浮山编著《肘后备急方》,该书成为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重要灵感来源;“冲虚古观”正殿三清宝殿殿前“惠民佑顺”木匾为清嘉庆皇帝亲笔,惠民情怀亦为“惠民之州”建设的最好诠释;北宋诗人苏东坡“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传唱千年,更使罗浮山闻名于世……《后汉书·郡县志》载:“博罗有罗山,以浮山自会稽浮来傅之,故名罗浮”。罗山和浮山合成了南粤东樵,成为“岭南第一山”。

名山拱卫名城,细琢展露风骨。如何提升罗浮山的人文历史与惠州人的文化自信?如何让这一养生名山、宗教名山和文化名山迸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养生名山

罗浮山“洞天药市”盛景将重现

隐居罗浮山的葛洪曾提出养生四守则:一是尊道贵德,以德济生;二是思神守一,内养元气;三是不为物累,戒欲修性;四是日常养生诀。简言之,即德、守、戒、养。

罗浮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卫东认为,葛洪可以说是养生鼻祖,在《抱朴子·内篇》中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其养生理念建立在调节日常的生活之中,从预防为主的角度,首先提出“养生以不伤为本”的论点。

2013广东道教文化节暨第七届惠州国际(休闲养生)旅游节在罗浮山举行,休闲养生成为与会专家和游客的热议话题。

来自两岸三地的20多位专家学者论道罗浮,纷纷围绕道教生态环保思想、道教养生实践、道教与现代生态文明及道教养生思想发表真知灼见。

养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葛洪《抱朴子·内篇》养生思想包括:重生贵生、积功累德、外服丹药、内炼精气神。这些思想不仅在养生实践中具有一定实践价值,也可以给现代人治疗"现代病"、"亚健康"、"心理病"提供宝贵借鉴。”湖北大学荆楚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吴成国认为,葛洪对修身养性的追求,有助于当下人们实现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的热切愿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身心康泰的良好生存状态。

“对于人体的健康来说,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如果善于养生,很多疾病是可以消弭于未发生时,这也是中医学"治未病"的精髓所在。而道教的养生思想,对于疾病预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时任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陈秀华说。

邓卫东介绍,罗浮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就有1200多种,罗浮山是名副其实的百草药库。宋代,开辟于罗浮山冲虚观旁的“洞天药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洞天药市”,与广州芳村花市、广西合浦珠市和东莞寮步香市一起被称为“岭南四大集市”。目前,罗浮山正积极寻求产业崛起之路,以重现“洞天药市”盛景。

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载:“粤中有四市:一曰药市,在罗浮山冲虚观左,亦曰洞天药市。”

作为南药基地,罗浮山是中草药科学、养生医学等科学考察的良好场所。继获评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之后,罗浮山正努力争创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围绕养生文化建设,博罗将着力打造葛洪品牌,挖掘养生文化亮点。”邓卫东透露,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之后,今年年底前第三届国际养生大会也将在罗浮山举办。

宗教名山

形成道佛儒“三教齐飞”独特风貌

1408~1423年(明永乐年间)东莞陈琏所撰的《罗浮山志》云:“晨起见烟云在山下,众山露峰尖如在大海中,云气往来,山若移动,天下奇观也。”这种情景与《史记·封禅书》对蓬莱的描述:“三神山未至,望之如云;及至,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有相似之处,这或许是“蓬岛浮来傅于罗山”的传说之所本。

罗浮山之所以被称为岭南道教名山,与道教传入的历史分不开。

罗浮山文化研究会会长谢泽南介绍,罗浮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记载,罗浮山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

据传,最早在周灵王时,有浮丘公偕王子晋上嵩山,后适罗浮得道。至秦朝有安期生卖药东海,尝游览罗浮,采山涧菖蒲服之,时称千岁翁,并将罗浮山的情况告诉了秦始皇。秦时还有桂父、霍龙;汉时有朱灵芝、阴长生、华子期、东郭延年等在罗浮修道,其中朱灵芝治“朱明洞天”、华子期治“泉源福地”,后来皆得道飞升。以上种种传说,皆出于《列仙传》和《神仙传》,可信程度有限。

谢泽南认为,道教进入罗浮山,最早可上溯至秦汉时期。东晋葛洪进入此地,让罗浮山声名愈响。

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葛洪闻交趾出丹砂,遂求勾漏令,帝从之。葛洪赴任来到广州,广州刺史邓岳知其学识过人,遂把他留下,上表荐其为东官(惠州前身)太守。葛洪又固辞不受,阻于罗浮,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今冲虚观)潜心著述,行医炼丹,传播道教,自号“抱朴子”。元代著名画家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画的就是葛洪移居罗浮山炼丹的故事。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在演讲中提及:“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面对世界性的疟疾难题,流传千载的中国古代医书,给了现代科研人员关键启示。

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为“粤岳”,山中有七十二石室、十八洞天、四百三十二峰峦、九百八十瀑布与飞泉,原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等道教与佛教宫观寺院点缀其间。

“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的罗浮山,在历史的长河中呈现出 “三教齐飞”的独特风貌。

文化名山

有20多种历代专志为全国名山罕见

在北京保利2011春拍夜场中,元代王蒙的《稚川移居图》以4.025亿元成交,成为当年春拍市场上成交价最高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

《稚川移居图》画的是东晋葛洪移居罗浮山炼丹的故事。

“王蒙画的有关罗浮山的作品并非一件。”谢泽南介绍,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一件《葛稚川移居图》。根据文献记载,王蒙可能还画过更多有关罗浮山素材的手稿。

史上道、佛、儒三家长期在此繁衍共存,历代100多位名人墨客也慕名而来,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罗浮山成为一座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化名山。

在诗文创作方面,早期受儒家影响的东晋文学大家、山水派祖师谢灵运写的《罗浮山赋》考为“罗浮第一赋”。

入宋后,儒家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游罗浮山撒下理学种子。

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的大文豪苏东坡,写下 《杂书罗浮事》、《书卓锡泉》等文章,更留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绝世诗篇。

此外,司马迁、李白、杜甫、韩愈、刘禹锡、杨万里、朱熹、屈大均、汤显祖等儒学名家都有题咏罗浮山的名作。儒学成了罗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此,罗浮山更为名声显赫。

有关罗浮山的文献典籍十分丰富。据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考据,罗浮山历代专志有20余种。纵观全国之名山志,罗浮能有如此数量的山志是罕见的。与泰山、华山、嵩山的现存志书来比较,数量上占有明显优势。

罗浮山有很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仅《罗浮传说》一书即收集40多篇,使名山平添不少浪漫色彩。

本报记者田铁流

新闻推荐

博罗获评“世界长寿之乡” 百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联合国规定标准

本报讯(记者李燕文贺小山通讯员谢晟钱相如)昨日,博罗县被国际养生总会授予“世界长寿之乡”称号。据悉,博罗县有100岁以上老...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千年惠民共一脉 万方联袂仰罗浮 名副其实百草药库、道佛儒“三教齐飞”、名人慕名而来留佳作……)


 
频道推荐
  • 狂风暴雨一歇脚他们马上来清场
  • 深圳偷手机惠阳被擒获
  • 派出所有群“临时奶爸” 背后故事
  • 小牛犊掉进坑忙坏了一群人
  • 惠南科技园雄心越来越大 打造全链条孵化新模式高标准建设园区第二个国家级孵化器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