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有道
100岁的老人,衣食住行全部自理,精神矍铄,在打点好自己个人生活的同时,她还为儿女有操不完的心,她种了不少菜,养了十几只鸡,自己舍不得吃,都让孩子们带回家去。这位老人叫陈水妹,家住惠城区马安镇新群村。四代同堂的她子孙孝顺,是外人羡慕的长寿星。
爱干净爱漂亮,自己洗衣做饭
陈水妹老人生于1916年,由水口嫁到马安。历经了一个世纪的岁月风雨,老人脸上露出浅浅的笑容。最近,一个协会给陈水妹老人颁发了 “活力老人”奖,老人在子女陪伴下去领奖,看到这位百岁老人笑容满面,精神矍铄,众人纷纷为她鼓掌,老人笑得更开心了。
老人身材不高大,花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还把头发盘起来结了个小髻子,穿一身粉花套装,着一双布鞋,耳朵上戴着耳环,手腕上戴着玉镯,老太太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清爽,加上总是笑眯眯的样子,人们都喜欢跟她聊上两句。
老太太在马安新群村与小儿子一家住在同一栋楼里,儿子一家在楼上住,她不愿意上楼,就一个人住在楼下。虽是同住,可老太太不愿意跟儿子搭伙食,而是要自己买菜做饭。“想吃什么就做什么,不用他们理。”老太太说,一个人煮饭,自由随意,不用跟着孩子去凑合将就。她72岁的小儿子吕乃德在一旁听了笑笑,解释说,老人喜欢又软又绵的东西,她自己做饭更能掌控好,所以都不跟孩子们一起吃。
中午不午睡,走家串户去打牌
在日常作息上,老人十分规律。每天早上6点起床,起床后洗漱一番,把家里门庭打扫一遍,煲上一锅粥可以吃一整天,饿了就吃上一碗。想吃肉就走到村里肉摊上买几两肉回来。她还常给自己煲汤:买点瘦肉,放些枸杞、沙参、百合、玉竹等药材,蒸汤喝。
吃罢早餐,就去菜地里忙活了。她种了3块菜地,种满了当季的蔬菜和瓜类,锄锄草、浇浇水、施施肥,照管得勤快,菜长得又快又好,自己吃不完,就分给儿女们吃;她还养了10只鸡,从小鸡崽养起,从年头养到年尾,自己买来米糠,用饭拌着给鸡吃。她养的鸡自己舍不得吃,最后这些鸡都到了儿女的餐桌上。养鸡种菜,老人都是亲力亲为,连浇菜用的水都是自己挑的,后来孙子给她在菜地里装上了水龙头,她才没再挑水浇菜。
老人中午一般都不午睡,而是走家串户去打牌,能连续打两个多小时,精神还很好,晚上9点左右入睡。老人不喜欢看电视,也不爱吹空调,家人要给她装空调,她拒绝了,天气热的时候就开风扇悠悠地吹点风。
年轻时人称“大力王”
老人育有两个儿子、3个女儿,有15个孙子外孙、23个曾孙外曾孙。虽然大字不识,但孙子孙女都是她带大的,一家四世同堂,子孝孙贤。
据老人62岁的女儿吕松妹说,不仅老人长寿,老人的兄弟姐妹个个也都很长寿。老人年轻时是村里个个称赞的能干女人,耕了很多田。40多岁时,还能举起部队官兵训练用的杠铃,她的大力气在村里出了名。
老人乐观向上,邻里关系也处得很好。“隔壁人家做了什么好菜,都会拿一些给她吃。”吕乃德说,他不用太操心老母亲,一来是母亲身体康健,二是邻居个个都好能照应得上。陈水妹老人在家里是人人都疼的宝贝,老人平时住在小儿子家里,其他几个子女经常轮流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让老人享享福。“这两天就在我家里住着,还给我带了一只鸡。”吕松妹说,母亲总是这样,去到哪家都要带些她种的菜、养的鸡上门。
文/图 本报记者黄 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谢菁菁郑国瑞通讯员陈美君周文媚)惠城区昨日召开2016年教师节庆祝大会,向优秀教职人员授予“名校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