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陈设艺术协会会长吴宗敏教授莅惠开讲。
在装饰艺术中,陈设艺术,也就是装饰界通常称之为“软装”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由一个总的设计思路和主题来给与其空间生命,对整个空间进行把握和设计,展现空间形态、材质、功能、色彩的同时,也展现独有的人文精神和体验。陈设为动词时,有排列、布置、安排、展示的含义;为名词时则有摆放、设备之意,表示空间中布置的可以观赏的物品。陈设艺术是在建筑设计专业下细分出来的分支门类,发源于现代欧洲,被称之为 “装饰派艺术”,也称“现代装置艺术”,而我国装饰界习惯于将其称之为“软装”。
日前,由清华环艺(惠州)设计师俱乐部和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联合主办、广东家丽雅装饰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承办的“软装的力量”设计论坛在惠州学院举行。广东省陈设艺术协会会长、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当代水墨艺术家、陶瓷艺术大师吴宗敏教授以其自身的设计案例,与惠州装饰艺术界人士进行了分享。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部分师生、惠州装饰设计界设计名师、各装饰企业负责人等400多人聆听了当天讲座。
陈设艺术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
吴宗敏说,陈设艺术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新技术方兴未艾的背景下,社会的审美意识普遍觉醒,人们的回归情结也在日益强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软装艺术。他认为,陈设艺术是建筑内部的文化符号,是一种情感表达的形式,不仅是现在以审美需求为基本内容的生活要素,更包含了以精神品质、视觉感受为基本领域的精神要素。在谈到为何软装时,吴宗敏应用了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一句话概括: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融入其设计理念,并以“鱼”与“水”的关系,将自己的整个设计思想和理念逐层剖开。
在吴宗敏看来,软装和硬装是室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硬装和软装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的,是室内设计项目的一个全过程。空间设计的硬装部分是功能(使用),而软装部分是装饰(艺术),空间是主体,是先导,软装(装饰)是客体,是配角。软装看上去是可有可无的,但软装是画龙点睛的妙笔,如鱼得水,方能鲜活。硬装是“水”,是空间;软装是“鱼”,是文化。现代意义上,软装已经不能和硬装割裂开来,人们把软装和硬装设计硬性割裂分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者在施工中有前后、硬软之分,但在应用上两者都是为了丰富概念化的空间,以满足家居的需求,展现个性化的文化艺术空间。硬装与软装的关系是“水”养“鱼”,“鱼”活“水”的关系,无鱼则水腐,群鱼则水混,软装让空间如鱼得水,但过多、过繁,则会过滥。
吴宗敏关于硬装与软装两者之间“鱼”与“水”的关系剖析,从传统文化哲学的高度,阐述了软装艺术在装饰艺术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的文化地位。
通过设计案例阐释软装的力量
随后,吴宗敏以自己多年来承接的一些国内著名的空间设计项目为案例,从软装的文化力量、软装的主题力量、软装的精神力量、软装的核心力量、软装的品牌力量等五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展开了“软装的力量”之旅。
在软装的文化力量中,吴宗敏以庄周花间堂季春院酒店空间设计为例,阐释了文化的力量。在这个项目定位上,吴宗敏将其定位为上海休闲的好去处。该酒店是由三栋明清风格的老建筑改造而成。用了近半年时间对古建筑进行修复,并将其合并改建成拥有20套客房的精品酒店,希望保留建筑最原始的空间结构,以及其历史传承。包括地面高低的统一,主梁的加固,门窗的修复和重建,结构的重新划分等。
在软装的主题力量部分,吴宗敏以三亚瑞吉五星级白金酒店的软装设计项目为案例,在这家大型的白金五星级酒店软装部分设计中,他以红树林、水母、椰树根、贝壳等各种海洋元素为材料,从酒店大堂、服务总台的镂空吊灯和《红树林》海洋背景画切入,在会议中心中庭的灯饰设计上,以巨大的贝壳和水母为设计素材,运用强大的视觉艺术表现,多维度地展示了海洋主题。
在软装的精神力量部分,他以日本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光之教堂为案例,正面地剖析了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是如何在该教堂一面墙上开出一个“十”字形的洞,营造出特殊的宗教光影效果,一举成为经典创造。同时,他又以广州、北京等地一些庸俗设计为案例,从反面印证了精神力量的颓废之处。
吴宗敏的精彩演讲让全场的师生和设计专家们受益匪浅,全场不时爆发出开心的笑声和喝彩声。据悉,家丽雅装饰在这次活动上被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授予了就业见习基地牌匾。
文/图 本报记者王子轩
新闻推荐
“神十一”航天服与惠州有缘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航天服研发设计者之一李小辉是惠州学院服装系2000级学生
景海鹏(左)、陈冬身着的航天服装由李小辉参与的团队研发设计。新华社发设计团队在工作。本报采集李小辉。本报采集“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