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林湖社区开展关爱老年人“夕阳情·邻里亲”文艺汇演活动。
社工组织社区青少年参加感恩分享会。
亲子互动活动、关爱老人活动、四点半课堂等活动一个接一个,让社区居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惠城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已成为社区居民的又一个“家”。
记者日前获悉,作为主办单位,惠城区积极办理市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切实解决社区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通过采取系列措施不断创新和增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典型
社工进驻社区丰富市民生活
万林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日前在万林湖社区开展了一场亲子游园活动,现场设有趣味投球、蒙眼障碍走、我帮爸爸妈妈检查眼睛等6个摊位,居民们带着孩子一起参与,畅享亲子互动乐趣。
当日下午,由万林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举办的“知识收纳箱”社区四点半课堂开班,社工、孩子和家长坐在一起,畅聊今后孩子们在这里的学习内容。
据了解,今年8月中旬,万林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成立,社工参与为居民组织各种互动活动、辅导青少年成长、关心居民生活。该中心主管郑平告诉记者,目前中心共有3名社工,全部持证上岗,主要服务万林湖、金榜山、润园、金辉新苑4个小区。
社工们入驻社区后,还挨家挨户做问卷调研,了解居民需求。
“我在这里住了5年,过去5年社区开展的活动加起来都没有最近半年多。”家住万林湖的陈韦伶说,自从有了社工入驻,小区氛围都变得活跃了,小区宣传栏、电梯口经常能看到社工活动预告。
“周末或节假日带孩子参加社工组织的活动,不仅和孩子更加亲密,以前互不认识的邻居现在大家都一起玩了。”陈韦伶说,社区与社工合作,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家都很喜欢。
“目前中心设有手工区、老人兴趣组、健身区、爱心妈妈小屋等多个功能区。”郑平说,四点半课堂让社区的孩子们放学后可以在这里写作业。老人们平时也可以过去玩棋牌、练书法。中心的爱心图书角也正在完善,现在已经有很多居民捐了书。
措施
为每个示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40万元
万林湖社区只是惠城区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一个缩影。
“我们选取了17个基础条件好、培育潜力大的不同类型社区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运营,从目前情况来看,效果很好。”惠城区民政局局长占必佑介绍说,为切实解决社区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该区狠抓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为这17个社区每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40万元,用于购买社工服务、运营、培训及评估考核,构建起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驱动、以社会工作为手段的“三社联动”社区服务机制。
“近期我们将安排在7个社区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社工进驻服务。”占必佑说,通过分步骤分批次的方法有序推进实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据了解,近年来,该区先后共投入1800万元,完成36个城市社区的基础设施“六个一”工程建设(即每个社区建有一个社区公共服务站或工作站、一个文体活动中心、一个健康计生服务中心、一个家庭服务中心、一个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一个小广场或公园)。
“接下来,还将在加强多元治理方面有所侧重。其中将探索如何充分调动社区团体和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惠城区副区长陈高燕说,让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更能激发、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把社区管理得更好。
培训社区工作人员1700多人次
为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水平,除了抓社区硬件建设,该区也从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上着手。
“社区工作人员直接面向群众,他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都非常重要。”陈高燕介绍,该区制定了《惠城区城市社区人员管理办法》,从职数配备、选举聘用、考核、退休管理、薪酬标准等全方位细化规定,有针对性地解决社区干部抽调、工资自然调整和工作绩效考核等问题。
在保障社区工作人员数量的同时,该区还大力开展社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如今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集中开展了一系列社区干部学习培训工作,举办“社区善治”主题培训暨研讨会,邀请来自台湾、香港等地和国外的专家授课,累计参加培训的社区工作人员达1700多人次,并组织他们前往周边城市参观学习社区管理经验。
本组文/图 (除署名外)本报记者郑国瑞 谢菁菁
新闻推荐
科研兴教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德威学校 秉承“德雅”办学理念,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品牌名校
德威学校开设少儿财商课堂。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采集德威学校校园。本报记者刘炜炜摄▲德威学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