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参加“胜利大营救”的队员飞奔去“营救”。
参加徒步的队伍穿行在罗浮山景区。
一边徒步,一边欣赏罗浮山景区美景。
为预热将于今日举行的2017年南粤古驿道“天翼高清杯”定向大赛(惠州·罗浮山站),昨日,惠州市举行了以“寻找葛洪足迹千人徒步”为主题的徒步活动和以“胜利大营救”为主题的手机APP定向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户外运动爱好者3000人次参加两项活动。选手们头顶熊熊烈日,脚踏芬芳泥土,奔走在古驿道上,穿梭于古村落间,亦健身、亦旅游,领略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魅力,感悟东江纵队精神。
老少同行感悟革命精神
上午9时,随着发号令的响起,“寻找葛洪足迹千人徒步”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全省各地1000名徒步爱好者从位于罗浮山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前出发,沿着预定的路线,向15公里开外的旭日古村进发。六月盛夏,阳光毒辣,却挡不住徒步者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热情。
来自东莞的张少华一边健步快行,一边忘情呼吸。“惠州的好山好水好空气闻名遐迩,没有什么方式比徒步更能感受惠州的良好生态了!”张少华说,自己虽然经常来惠州,却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融入惠州的山野。空气中满满的负离子,一路上如画的风景,都让张少华沉醉其中。“几乎忘掉了疲惫。”他说,欣闻国际养生大会落户惠州,可谓众望所归。源自葛洪的养生文化,绝对是惠州的金字招牌。
在徒步的大部队中,赫然可见年幼的孩子。惠州的徒步爱好者杨益明带着9岁的女儿行走在乡间小道上。作为每天都要健步走的运动达人,杨益明丝毫不觉得吃力。但是他的女儿却有些气喘吁吁,小脸涨得通红。不过,小女孩在爸爸的鼓励和引导下,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坚持着走下去。
“我之所以带女儿参加这次活动,一方面是看中活动本身,另一方面也是红色文化的主题很有吸引力。”杨益明说,他一直用革命先烈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女儿,女儿很受鼓舞。
既有幼童,也有长者。年近花甲、头发花白的赖阿姨就是其中一位。火辣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赖阿姨衣衫早已被汗水湿透,但仍然跟朋友们有说有笑地走在乡间小道上。步伐虽不如年轻人轻快,却没有停止前进。“我们这一辈人,打心眼里都有一种红色情怀。我们从小听着东江纵队的传奇和革命先烈的故事长大,打心眼里敬佩那些在抗日战场上不畏生死的英雄。”赖阿姨说,“能通过这种方式,重走东纵路,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再累,也能坚持!”
“胜利大营救”激发参赛者兴趣
与极其考验体力的徒步活动不同,以“胜利大营救”为主题的手机APP定向活动更注重参与性与趣味性。这项以抗战时期东江纵队秘密营救迎接滞留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知名人士及国际友人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的活动,把东纵精神、红色文化和定向越野运动巧妙结合起来。引导参赛者在博罗县龙华镇旭日古村内,定向“寻宝”,并回答与红色文化相关的问题。
活动主办方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真正的定向越野比赛不同,这次的手机APP定向活动门槛较低,没有定向运动经验的朋友也可以参加。“传统的定向运动是要靠纸质地图配合指北针来完成,不允许参赛者使用电子设备。但这次的活动,参加者只需要下载官方APP,然后根据导航的指引就可以找到隐藏在旭日古村里的各个点。”该负责人说,活动本身不是为了考验大家的定向能力,而是通过这种游戏式的活动,让大家重温“胜利大营救”这段难忘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东纵精神。
“"胜利大营救"开始于哪一年?简单!”来自深圳的赵国伟依靠手机APP的导航,找到了隐藏点。只见他点击APP中的 “签到”选项,一道与红色文化相关的题目就跳了出来。对于熟知东纵历史的他,答题难度并不高。
“"胜利大营救"是抗战时期最伟大的一次"抢救"行动,多少赫赫有名的文化人士,在中国共产党和东江纵队的营救下,脱离了日本鬼子的"龙潭虎穴"。每次想到这段辉煌的历史,我都无比的激动。”赵国伟说,本来他不知道定向运动,但是看到朋友圈里转载 《惠州日报》的活动预告后,顿时就有了兴趣。“把红色文化纳入定向运动,非常有创意!给惠州点赞!”
与熟悉东纵历史的赵国伟不同,来自惠城区的李晓敏并不知道“胜利大营救”的内容。他带着8岁的儿子参加定向活动,虽然顺利地找到了隐藏点,但回答起问题来,却需要耗费一番思索。
“虽然了解不多,但我本人对红色文化很感兴趣,也希望儿子从小能接受红色文化熏陶。要让孩子们谨记革命先烈的牺牲与奉献,谨记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感恩之心。”李晓敏说,在定向“寻宝”过程中,“胜利大营救”的雄伟画卷徐徐展开,父子二人都备感兴奋。
“儿子很感兴趣,愿意主动了解和学习。这种把运动健身、亲子玩乐和红色教育融为一体的方式,可谓一举三得,实在是太棒了!”李晓敏说。
链接
东江纵队
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敌后抗日武装劲旅。抗战期间,以东江纵队为主力的华南抗日武装,与八路军、新四军一道,被朱德誉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1938年,日寇入侵惠州后,东江人民抗日武装发展迅速、战绩辉煌。1938年12月,曾生领导的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惠阳成立;不久,王作尧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东莞成立。1940年9月,这两支抗日武装组成“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简称“东江纵队”)正式宣告成立。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东江纵队主动出击,迫使日伪军龟缩在据点。1945年初,随着东江纵队领导机关进驻罗浮山,罗浮山抗日根据地成为广东敌后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到1945年6月,东江纵队发展成为拥有9个支队和4个独立大队、11000多人的队伍。抗日根据地从东江向四面扩展,相继建立了北江东岸、清远英德边区及始兴、惠东及海陆丰等抗日根据地、东江上游抗日游击基地,解放区的总面积约6万余平方公里,人口约450万。
抗战期间,东江纵队孤悬敌后,在华南敌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据不完全统计,东江纵队对日、伪军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 (包括投诚)约3500余人。
胜利大营救(秘密大营救)
1941年,日军攻占香港,许多民主人士和文化人被困香港、九龙。日本占领香港后,要将他们“一网打尽”。党中央电示廖承志“要想尽一切办法将他们抢救出来,转移到后方安全地带”。廖即和张文彬、粤南省委书记梁广以及林平部署抢救工作。营救过程中,东江纵队同地方党组织和有关方面紧密配合,经过数月的努力,终于把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夏衍、沈志远、张友渔、胡绳、范长江、乔冠华、于毅夫、刘清扬、梁漱溟、李伯球、陈汝棠、张铁生、张明养、高士其、羊枣等民主人士、文化人士及其家属800多人抢救出来,安全护送回后方。
邹韬奋在东江游击区挥毫:“保卫祖国为民先锋”;茅盾撰文称东纵抢救文化精英,是“抗战以来 (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今日正式比赛
今日,2017年南粤古驿道“天翼高清杯”定向大赛(惠州·罗浮山站)将在旭日古村正式拉开帷幕。比赛设专业组、体验组和村民组,将有来自全省各地约650名定向爱好者参与。赛事期间,当地还将举办龙华旭日古村美食节,游人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当地特色美食萝卜羂)、豆腐花等。开幕式现场还将设置红色文化展板,宣传东江纵队精神。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潘高耸 傅晨雨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统筹 本报记者潘高耸
新闻推荐
县东纵边纵文化交流促进会成立共有会员189人,主要是东纵边纵后代
本报讯(记者李燕文贺小山)6月10日,博罗县东纵边纵文化交流促进会正式成立。从此,博罗县东纵边纵老战士及其后代就多了一个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