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别看这个机器小,我们每年能出口近30万台呢。”记者刚进入惠州华意隆电气有限公司的展厅,该公司研发事业部总经理李文玉就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他们公司生产的设备。记者看到,展厅里摆满一套一套的发电机、焊机和其他配套设备,这些设备从小到大整齐排列,富有设计感,一股“现代工业风”扑面而来。
惠州华意隆电气是深圳华意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企业,着眼于数字化逆变焊机的发展,使其向着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轻量化、高效率方向发展,致力成为焊割行业中国智造的领跑者。
获得三级军工资质
惠州华意隆电气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其位于仲恺高新区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的华意隆惠州产业园于当年1月建成投产,主要经营逆变焊割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和技术服务咨询等业务。
“焊割大家都不陌生,但什么叫逆变焊割?”李文玉娓娓道来,逆变焊割相对传统焊割具有高效、轻便、飞溅小等优点,该公司产品已通过CCC、CSA、CE等多项国际体系认证,销售服务网络遍布国内外,产品远销亚洲、欧洲、澳洲、美洲、非洲等地区;工程案例遍及全国各地,以华南、华北、华东、西北为中心建立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中心,可及时有效地为客户提供服务与技术保障。“我们是中海油唯一的焊割设备供应商。”说起行业地位,李文玉自豪地介绍,该公司在行业中名列前茅,凭借先进的设备技术,已获得三级军工资质。
每年投入研发经费1000万以上
“焊割设备正朝着 "傻瓜化"的方向发展。”李文玉介绍,当下,该公司正朝着弧焊机器人配套电源的方向发展,希望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借助工业机器人替代焊割工人。具体而言,就是制造一个公共的硬件,将焊割设备变成焊割工艺的载体,可以融合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案。“打个比喻,就是将焊割工人的经验写成软件,需要应用于不同的领域、用作不同的用途时,选用不同的软件方案就可以了。”李文玉介绍说,国外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该公司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那么,华意隆电气有无实力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年度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年收入总额15%(每年投入研发经费1000万元以上)。”李文玉对企业的研发力量了如指掌,他介绍,该公司常驻研发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35%,博士或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8%,成立了研发事业部,研发事业部总经理全面负责研发管理工作,形成了200多项技术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外观专利119项、软著28项,生产出多种智能焊割设备,占领了广大的市场,并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著名商标等荣誉,完全有实力实现这一目标。本报记者魏怡兰 通讯员黄翠婷
新闻推荐
执法队员开展夜间巡航执法。本报记者戴建通讯员李涛摄本报讯(记者戴建通讯员李涛)日前,惠州海事局对辖区惠州港锚地、马鞭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