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曾在某个时候感到悲伤、忧郁、紧张、悲愤、担心、愤怒、怨恨等。心理医生提醒,这些负性情绪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消除,容易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健康。
丈夫突然去世,她情绪低迷影响工作生活
40多岁的惠萍是一家企业高管,性格内向,做事优柔寡断,不时与同事发生矛盾。她常常感到不开心,有时会影响睡眠。
惠萍有一个善解人意的丈夫,还有一个懂事的孩子。没想到,丈夫突然因心脏病去世,她几乎崩溃了。孩子还在读高中,经济压力骤然增大。丈夫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她不愿意外出,常抱着丈夫的遗像哭,不吃不眠。她觉得对不起丈夫,认为自己每天忙于工作,没有照顾好丈夫,导致他身体出问题了都不知道。
惠萍每天都愁眉苦脸,工作丢三落四,几乎不能正常工作。同事建议她去专业医院就诊,后来她来到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就诊。
该院心理科主任医师、惠州名医邬德纯给惠萍进行了检查,诊断她患上了急性应激性反应。“她原来就有负性情绪,之后又遭受了丈夫去世的打击,一时负性情绪释放不了,就出现了急性应激性反应。”邬德纯说。
不要把悲伤情绪憋在心里
邬德纯给惠萍开了抗抑郁和抗焦虑的药物,并采用支持疗法,让她搬到妹妹家住。一来换一个生活环境,以免触景生情;二来妹妹家里人多,比较热闹,有助于她走出悲伤。经过两个月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后,惠萍逐渐走出困境,重回工作岗位。
对于生活中出现的负性情绪,邬德纯认为可用几种方法来消除:不要把悲伤情绪憋在心里,要把不平的、委屈的、义愤的事,坦诚地说出来,以求得亲朋好友的劝慰和帮助,这样可以使不快减轻,甚至烟消云散。还可以在能理解、体谅自己的人面前痛哭一场或大叫一顿,将内心的悲伤与愤怒发泄出来。改变自己的认知,不要太悲观,遇到困难挫折时,学会两分法看问题,或换位思考问题。向他人学习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增加对困难和挫折的应对能力。
此外,还可以用意识控制法,以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意志抵御负性情绪的产生,如面临不幸时,不逃避不埋怨,要树立信心,面对现实。要有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坚信前景是美好的。还可以采用精神转移法,在自己心境不佳时,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并持之以恒,如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晚饭后散步、打球、听音乐,缓解紧张的情绪。本报记者朱如丹
专家档案
邬德纯,现任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惠州名医。从事精神、心理临床工作34年,对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心理咨询、心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新闻推荐
陪伴就是爱 情暖老人心 惠州文明网今日惠州网开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网络文明传播活动
九九重阳,敬老爱老。10月16日起,惠州文明网、今日惠州网开展了“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网络文明传播活动,邀请网友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