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新闻 惠城新闻 惠阳新闻 博罗新闻 龙门新闻 惠东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惠州 > 惠阳新闻 > 正文

铁笔御史邓承修起义成仁邓乃燕 邓氏家族人才辈出 上接A06~A07版

来源:东江时报 2017-11-30 18:45   http://www.kcqsx.com/


邓承修故居(壶园)。

邓承修故居(壶园)。

邓承修 (1841-1892),宇铁香,号伯讷,咸丰十一年(1861)举人。历任刑部郎中、浙江道、江南道、云南道监察御史、鸿胪寺卿、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任御史时大胆进谏,弹劾权贵,痛陈利弊,人称“铁笔御史”。

邓承修 (1841-1892),宇铁香,号伯讷,咸丰十一年(1861)举人。历任刑部郎中、浙江道、江南道、云南道监察御史、鸿胪寺卿、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任御史时大胆进谏,弹劾权贵,痛陈利弊,人称“铁笔御史”。

邓承修故居。

邓承修故居。

惠阳淡水的邓氏家族,在惠州历史上不仅因富甲一方而有名,更难得的是邓氏家族后裔子孙中人才辈出,出了不少从政从商的名人。除了按正规途径读书求仕途,也有的拿钱捐官并做出一番功绩的,当中名声显赫的非邓承修莫属。到了民国时期,邓氏家族不乏热血男儿,他们忧国忧民,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建功立业,如邓又挥、邓秀芳、邓锐、邓乃燕等。

第三代专心盐务 第四代举人辈出

邓氏家族到了第三代人口剧增,4个儿子共生了23个子孙,其中腾龙3个,云龙4个,兆龙6个,从龙10个。这些后代在大多数一直在打理家里的盐务事业,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整个家族的财富也愈加巨大,但第三代中真正能考取功名的并不多。

因为有前三代人打下的经济基础,第四代开始,邓氏家族子孙纷纷读书从政,而且出了不少举人、官员。

仔细查询 《惠阳淡水邓氏族谱》发现,邓氏家族从第四代开始一共出了11位县长,其中三房云龙公裔孙5人,其中有两个是重润的儿子,可以说,重润没有取得的功名,他的儿子帮他做到了。五房从龙公裔孙5人,分别是第五代邓承经(曾任谅山县丞)、第六代邓伊臣、第六代邓彦远(曾任顺德县长)、邓昶(邓承修长子,曾任江苏无锡县长又授金山县长)、邓延仑(曾任龙门县长);四房兆龙公裔孙1人(第六代邓赞文,曾任龙川县长)。

第五代最出名数邓承修

邓氏家族几代人积累下来的家底,到第五代时依然丰厚,这也使得后人能够接受良好教育,专心读书。邓氏第五代是承字辈,这一代人才辈出,从政从商从教者众多。

如刑部主事承恂,他“执法严明,谨守绳尺,服官未久,颇有贤声”,同时也是个孝子,因为母亲年老而辞官回家,侍奉母亲。

又如承?,是邑庠生,光绪辛丑年选岁贡生,宣统已酉年被选广东咨议局议员;辛亥年任惠阳县县长;民国元年,授两广监政处总理。

当然承字辈最出名的就要数邓承修了。

第七代不少人投身革命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进入20世纪时,淡水邓氏家族繁衍到了第六代和第七代,这两代人的大多出生于清末民初,生活在革旧鼎新的时代。

100多年前,以惠州为中心的东江地区成为辛亥革命时期 “广东光复”过程中首举义旗的地区,无数仁人志士为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共和而浴血奋战。邓氏家族的一些热血青年也有着反帝反封建、渴望民主自由、独立自强的愿望和要求,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民主革命中,第七代邓乃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名人故事

邓承修

疾恶如仇痛陈利弊大胆进谏弹劾权贵

揭露李鸿章投降卖国行径

他从清同治十二年(1873)至光绪十一年(1885)任职内,前后十二年间,向皇帝的重要奏疏有十六疏之多,弹劾前两广总督刘坤一、广州知府冯端本、高州知府钟秀茂、茂名知县王之澍及山西布政使等贪官污吏。甚至连李鸿章这样的权贵,邓承修亦疾恶如仇,敢于揭露他的投降卖国的行径,均能宣言不隐,直声震天下。

在中法勘界中,邓承修作为中方勘界大臣,忠于职守,有理有节,不卑不亢,不惧威胁,勇于维护国家利益。光绪十一年(1885)邓承修出使安南 (今越南)镇南关 (今友谊关),代表中国政府与法国使者会戡中越边界。邓据理力争,收回嘉隆河、八庄、十万山、分茅岭、江平、黄竹等地。现广西友谊关还挂有邓承修遗像,并志其功绩;在中越交界处,仍存有邓承修当年立的勘界碑。

为保护建设惠州西湖出力

邓承修还为保护和建设惠州西湖出了不少力。光绪六年(1880)九月十日,他以惠州西湖不仅事关名胜,尤关地方险要,于是以郡城险要为辞,奏请?湖,乞饬督抚筹款疏?,严禁开垦。并提出一面清理占筑沿湖田扩归还湖,可用之田,课租作为管理费。奏准后没?湖局于花墩上(即百花洲),当时挖深西湖二三尺。民国六年(1917年),钟鼎基、张友仁先生管理西湖,为邓承修立碑纪念。碑正面为“邓鸿胪?湖纪念碑”,碑背后刻爱国诗人丘逢甲七绝一首:“亭亭桂影树扶琉,何处投竿许老渔。留得?湖遗疏在,花洲合祀邓鸿胪。”

在家乡淡水创办祟雅书院

光绪十四年(1888),邓承修因病告老还乡。晚年在惠州主讲丰湖书院。

1889年5月,在家乡淡水创办了祟雅书院,建有书院楼一座,办了三个班,有学生一百多人,邓承修先生首任主校。1908年聘请邓镜人先生(邓演达父亲)主校,革命仁人志士郑士良、邓仲元、邓演达、叶挺等,先后在此校就读,可谓英才辈出,桃李芬芳。邓承修还擅长书法,其行书人称“铁画银钩”,作品收入《广东历代名家书法》。

1892年,邓承修卒于惠州,享年52岁。

邓乃燕

投身革命英勇就义

邓乃燕(1874-1911),号协球,献身于辛亥革命。族谱记载,其“聪颖负才名,尤擅诗赋书法,愤清廷无道,外患日侵,专制政体不适,于现代潮流非推翻之不足以挽危局。”

晚清时期,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邓乃燕深受鼓舞,与廖仲恺、朱执信等一起加入同盟会。宣统年间,邓乃燕多次想揭竿而起,但苦于清吏监视甚严,一直找不到机会。

族谱记载,邓乃燕参加了辛亥年(1911)的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失败,邓乃燕深感“时机已迫”,与陈炯明、邓仲元一起,在淡水号召四乡民众,以所办淡水民团为主力军起义,猛攻惠州城。是役,清军闻风丧胆,“一经败退,即树降旗”。然而,身先士卒的邓乃燕却在功成前阵亡,终年38岁。

但直到1933年,在荒山野岭中的邓乃燕墓才被迁到惠州西湖螺山,坐落在准提阁的南面。当时,邓乃燕烈士墓的规格很高。先是由李宗仁、陈济棠明令褒扬邓乃燕烈士事迹,继而准建纪念墓碑于惠州西湖,并在墓园中修建碑亭和墓道。碑文由辛亥元老胡汉民用曹全体隶书书写、刻石名家肖佛成刻写。墓成之后,邓乃燕墓与陈经墓、陈炯明墓、东征阵亡烈士墓合称“西湖四墓”,成为当时惠州西湖的一道人文景观。可惜的是,邓乃燕墓毁于上世纪70年代。

本版文字《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香金群本版图片《东江时报》记者杨建业姚木森摄

新闻推荐

“黄金海岸要让游客来得顺畅走得愉快” 市、区人大代表为大亚湾发展点赞

景色宜人的大亚湾黄金海岸公共泳场。人大代表们到石化区环境监控中心考察。本版文图《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人大代表们在...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铁笔御史邓承修起义成仁邓乃燕 邓氏家族人才辈出 上接A06~A07版)


 
频道推荐
  • 狂风暴雨一歇脚他们马上来清场
  • 深圳偷手机惠阳被擒获
  • 派出所有群“临时奶爸” 背后故事
  • 小牛犊掉进坑忙坏了一群人
  • 惠南科技园雄心越来越大 打造全链条孵化新模式高标准建设园区第二个国家级孵化器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