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区沙田镇日前举办百姓欢乐舞台暨“粽子飘香迎端午,邻里和谐振乡村”包粽子比赛,包好的粽子煮熟后送给单亲家庭、低保户、特困户、环卫工人等。本报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李艺达 摄
▲仲恺高新区五一小学一年级学生分享粽子过端午。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惠州市一些商店的粽子供不应求,店家一直忙着包粽子。本报记者姚亚超 摄
又到一年端午时。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习俗,粽子销售持续火热,除了超市售卖的粽子,惠州市一些传统手工粽子店现包现卖的粽子大受欢迎,有些“老字号”粽子店供不应求。
熬夜包粽子,依然不够卖
“没有粽子了。”早上8时许,市区桥东惠阳高级中学附近的小巷子人来人往,在此经营粽子店的阿菊不停地婉拒顾客。“只要包得过来,再多都卖得出去。”阿菊告诉记者,她的店面不大,一排大大小小的高压锅装得满满当当,一个1.5米宽一人高的铁柜子里还装着几千个粽子。这些粽子是一些客户和工厂提前预订的,会发往全国各地。因为订单太多,除了请了两个工人,她还把妹妹叫来帮忙。这个星期,她们每天晚上熬夜,一天能包4000~5000个粽子,即使这样也不够卖。
其实,阿菊也没有想到她包的粽子会如此受欢迎。起初她只是为了让自家的小百货店多些收入,没想到买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就越做越大,现在她的粽子已经成为不少老惠州人餐桌上的美味,“阿菊粽”也成为大家口中的“老字号”。
包长方粽讲究技巧和火候
居住在仲恺潼侨的越南归侨吴积毅包的长方粽讲究技巧和火候,包裹手法比较复杂。每逢端午节、春节,包裹长方粽是越南归侨们的一种习俗。17岁时,吴积毅从越南回国,虽然回国已40多年,但他和家人仍保留着裹长方粽的习惯。
1990年,失业在家的吴积毅留意到潼侨归国侨胞喜欢吃粽子,依靠多年前从父母那里学到的裹粽子经验,他开始做起了卖粽子的生意。
与三角粽不同,长方粽个头很大,用来包裹馅料的叶子也不同。一个长方粽要包裹两层叶子,里层需要10张芒叶,外层需要五六张冬叶,最后用竹篾扎紧,一个长方粽需要10条竹篾才能包裹好。包裹好的长方粽体积大,有3斤多重,没有技巧包不好。包好的粽子要放在一个能容纳80条长方粽的大桶里,用柴火蒸上十几个小时。
因为孩子都有自己的工作,今年已经58岁的吴积毅和妻子还操持着粽子的生意。因为工艺复杂,而且材料准备需要很精细,他只在有人预订的时候才会做长方粽。
改良潮汕粽收获好评
“全屋都是粽子,今晚通宵,你有酒吗?带过来听我讲1000个粽子的故事。”近期,何戴玲和搭档李守仁的朋友圈都被粽子“承包”了。在此之前,他们两人从来没有包过粽子。潮汕妹子何戴玲觉得市场上的粽子口味太单一,她就想到将潮汕粽进行改良。刚开始准备自己动手包粽子时,李守仁还担心万一粽子卖不出去怎么办,谁知吃到粽子的朋友好评不断,最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一个朋友吃完粽子后第二天就提出要预订800个作为回馈客户的礼品。
虽然答应了下来,但800个订单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难度的。没有准备那么多食材不说,就连包装的材料和工具都不够。因为是用作礼品,所以需要塑封,而他们开始买的小型塑封机,封上四五个就会因为机器过热而无法正常工作。无奈之下,李守仁只好求助朋友圈,没想到很快就借到4台塑封机。就在他们完成这800个粽子订单的时候,又有朋友向他们预订粽子。“我现在都数不清自己做了多少个粽子了,反正怎么包都不够。”本报记者姚亚超
新闻推荐
立行立改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惠州市多措并举确保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案件落到实处
本报讯(记者黄晓娜通讯员惠环宣)记者从市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协调联络组获悉,截至6月15日,惠州市共接到转办来信来访案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