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高了城市申请建设地铁、轻轨的门槛,对项目的管控也更加严格。
根据新规,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150万人以上。虽然相比此前的规定提高了准入门槛,但惠州均达到了这3个指标的要求。
近日,惠州市发改局回应网友时称,正牵头会同市相关部门以及聘请的研究机构,对照国家规定申报要求,结合惠州实际,重新研究惠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
符合申报建设轻轨的3项指标
根据《意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除有轨电车外均应纳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履行报批程序。
记者对比发现,相较于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此次出台的《意见》,大大提高了申报建设地铁和轻轨的城市在经济指标上的“底线”要求。
其中,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的“最低门槛”分别由100亿元以上、1000亿元以上提高至300亿元以上、3000亿元以上。这也意味着,对于申报地铁的城市财政收入和GDP的门槛均提高了3倍。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惠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0.5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9.07亿元。这两项指标均符合地铁申报的要求。
此外,根据新规,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虽然相比此前的规定也提高了准入门槛,但惠州均达到了指标的要求。
除了对于财政收入和GDP的要求,此次规定还在市区常住人口方面设置了门槛。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的城市可以申报建设地铁,市区常住人口在150万人以上的城市可以申报建设轻轨。
在这个条件上,惠州符合要求吗?
记者根据惠州各县区的统计公报梳理发现,在惠州全市常住人口中,市区占比刚刚过半,为245万多人,符合轻轨建设的申报条件。
业内分析人士称,惠州市区常住人口短期内还难以突破300万人。不过,随着惠州经济发展和放宽落户等限制,从长远来看,市区常住人口未来还是有可能突破300万人。
回应:评估达到条件后将报批
申报门槛提高,惠州将如何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什么时候建设轻轨?近期,类似问题成为不少惠州市民关注的热点。
随着《意见》的出台,惠州市发改局表示,目前,该局正牵头会同市相关部门以及聘请的研究机构,对照国家规定申报要求,结合惠州实际,重新研究惠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评估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条件后,将按程序上报审批。”
前不久,惠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在做客“行风热线面对面”时也表示,当前规划的轨道交通线站位还需在轨道建设规划以及后续工程可行性研究等阶段逐层细化研究,并须经国家相关部门审批后才能最终确定并分期实施。“最近,国家对轨道建设的一些政策做了调整,目前我们也正在对轨道线网规划进行重新修编。”
据外界推测,尽管此次地铁申报门槛提高,但惠州基本符合建设轻轨的条件,因此不能排除惠州“从地铁改建轻轨”的可能性。惠州也可以考虑申报建设轻轨。
不过,网友“汉彬”则表示,惠州应先把市内的交通完善好,如先把仲恺大道等道路以及公交车道等建设好,再考虑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网友“您好惠州”也认为,当前最关键的是加快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南方日报记者周欢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刘光明宝)1日,记者从惠州市科技局获悉,今年将有45家企业晋级惠州市第二届“天鹅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