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惠州,是一座蓝天常相伴、山水为招牌的生态丽城。
近年来,惠州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资料显示,近十年间,惠州在经济总量增长2.4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近6.3倍的情况下,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稳定,达到国家II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今年在生态环境部将原有74个重点城市扩大至1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惠州前11个月环境空气质量仍然位居全国十佳。
惠州在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吹响了“争创国内一流城市”的前进号角,这离不开优良的生态环境作保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惠州攻坚克难,强优势、补短板,以更大决心、更硬举措、更实作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高标准引领
环境空气迈向精细治污新阶段
搭建空气质量微型站加密监测网络,采用大气颗粒物层析仪以及空气质量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服务,研发集成空气质量模型的决策平台……今年起,惠州启动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计划,这是落实惠州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十条之一,同时也是开展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措施之一。
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有什么作用?惠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精细化管理编制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摸清污染排放家底;搭建空气质量模型模拟体系,研究大气污染传输过程;利用模型,评估惠州市重点污染源或工业区排放对全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惠州蓝”一直是惠州人的骄傲,也是惠州优良生态环境的“金字招牌”之一。此前,惠州空气质量实现连续4年全面达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空气质量考核目标。
立“百尺竿头”,惠州仍想“更进一步”。今年,惠州印发《惠州市2018年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建立蓝天保卫战“1+20”作战方案体系,包括前文提到的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计划,惠州迅速制定了落后产能退出、公交车电动化、高排车辆淘汰、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泥头车整治、“散乱污”企业整治、重点行业废气提标升级、臭氧专项行动、露天烧烤整治等系列方案,把任务分工落实落细落全,精准指导蓝天保卫战各项工作。
同时,坚持大气污染防治督查。今年以来,惠州市环保局联合惠州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开展联合督查8次,重点巡查市区建筑工地扬尘、重点区域环境整治等问题,及时通报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区处理,督促整改落实。
在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汽车保有量连年增加,且珠三角区域今年以来长时间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区域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普遍严重下滑的情况下,惠州今年1—11月空气质量优良率91%,除臭氧同比上升7.7%,其他五项指标持平或下降,6项污染指标均优于二级标准,为珠三角仅有的2个优良率在90%以上的城市之一。本月25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18年11月以及前11个月169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惠州在两个榜单中双双进入全国十佳。
强力度推动
6场歼灭战攻坚水环境问题
今年以来,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领导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水污染防治工作,多次现场检查国考断面水质,主持召开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整改工作推进会、研讨会和约谈会。市委、市政府还先后出台了《惠州市2018年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惠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督察工作方案》、《惠州市供排污一体化改革方案》等一系列治水方案,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6场水污染歼灭战。
在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歼灭战中,狠抓淡水河、潼湖、沙河等重点流域污染整治,重点流域水质下降趋势等到了有效遏制。大力整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目前9个市级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
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歼灭战中,惠阳淡水、博罗园洲三期、石湾大牛垒、石湾西基、湖镇响水片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试运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75万吨/日,新增氨氮减排能力约1.6吨/日;梅湖三期已建成主体工程,金山二期、马安一期、惠东考洲洋二期等3座正进行主体工程建设。
在农业面源污染歼灭战中,全市开展了非法畜禽养殖场清理整治行动,2018年至今全市共清理禁养区反弹、新扩大禁养区、重点区域和非禁养区没有相应配套环保设施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和专业户2824家次,生猪约49.6194万头;清理家禽场461家次、家禽约146.1411万只;进一步扩大禁养区面积,已将沙河全流域纳入禁养区,全市禁养区面积为8492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3%。
在河涌污染歼灭战中,深入开展27条黑臭水体整治,除9条“初见成效”的外,其余18条均已动工,今年已投入整治资金约3亿元,全市河涌总体水质好转。
在工业污染歼灭战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制订了《惠州市2018—2019年主要江河环保执法专项督查方案》,分季度开展“春雷”、“清夏”、“秋风”、“凛冬”专项执法行动,整合市、县(区)两级的环境执法力量,组织开展沙河、潼湖、淡水河、公庄河和龙门河等主要江河环保执法专项督查行动,截至目前,开展了17轮次检查共发现并交办环境问题1581个。
2018年以来,全市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52497人次,检查企业17074家次,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230份,处罚金额13938万元。其中,按日连续处罚25宗,查封扣押45宗,限产停产13宗,移送适用行政拘留37宗,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24宗;受理群众投诉18607宗,处理率100%,未发生因环境信访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及进京到省越级上访事件。
在东江江面沿岸污染歼灭战中,投入资金约7300万元,清理水浮莲面积累计约2900万平方米;完成违规船舶、码头、堆场和违规餐厅清理整治工作。
多措并举之下,惠州“好水”得到有力保护,东江干流惠州境内主要污染物(氨氮)贡献同比下降52%,水质保持稳定优良;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同时,“差水”得到有效治理,纳入第三方监测的50条主要河涌,有36条氨氮、34条总磷浓度下降,24条实现氨氮、总磷浓度“双下降”,部分河涌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Ⅴ类。
源头上控制
推进与重点监管企业签订责任书
危险废物非法处置倾倒是全省的共性问题,2015年以来全省该类案件多达200余起。
针对这一问题,惠州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惠州市打击违法倾倒垃圾和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惠州市打击违法倾倒垃圾和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同时,开展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行为专项排查整治。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行为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排查企业599家,发现存在问题企业100家,责令改正36家,立案查处2家,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犯罪1宗,取缔关闭1家。
土壤污染防治非一日之功。今年以来,惠州按省和市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涉重金属行业污染管控、中轻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点、受污染耕地严格管控试点、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录等6项重点工作。
在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方面,全市954家重点行业企业及6个工业园区的进场调查已按计划完成,全面完成省农业厅下达的采样、流转工作,共采集、保存及流转表层无机土壤样品2492个,表层有机土壤样品277个,水稻样品646个。
在推进受污染耕地及污染地块试点示范工作方面,今年全市已完成14个污染地块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方案备案、4个修复方案备案和2个治理修复验收报告备案工作。
在土壤污染防治中,源头控制是关键。惠州大力推进与重点监管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工作,截至目前,共签订22家。惠州还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管控,完成2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项目工程任务及49项涉重金属行业污染源治理工程清洁生产改造任务,完成率为92.7%。严格控制农业污染,编制实施了《2018年惠州市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技术实施方案》、《惠州市2018年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和《惠州市农业局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工作方案》。推进减少生活污染,惠州市环卫局牵头制定了《惠州市镇级垃圾填埋场整改工作方案》,全市20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完成整治主要编制并开展整治工作,预计2019年完成。
撰文:卢慧惠环宣
新闻推荐
惠州仲恺高新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公告 惠公易土仲恺[2018]036号
根据国土资源部令第39号《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79号《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