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狗”可智能高效地完成垃圾分类回收。本报记者马海菊 摄
▲市民把分类垃圾投进“小黄狗”。本报记者香金群 摄
今年全国两会上,住建部部长王蒙徽表示,今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惠州是省政府规定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先行市,目前全市一天垃圾清运量6790多吨,建成投入使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有4座、生活垃圾填埋场有5座,无害化垃圾处理量达6790吨,生活垃圾处理接近饱和状态。惠州市从2013年起开始在市区3个小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
去年以来,一只“小黄狗”出现在市民眼前,再次燃起市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热情。与此同时,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正在积极探索通过大件垃圾、园林垃圾、餐厨垃圾全链条引入第三方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助力惠州建设一流城市环境。
■现状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落实
2013年,惠州市在市区荷兰水乡、碧水湾、海伦堡3个小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日前,记者来到荷兰水乡一期,这里是惠州市最早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之一。
荷兰水乡一期每幢楼下都放有3~4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上面印有“有害”“干垃圾”“湿垃圾”等标识,但不少居民丢弃垃圾比较随意。“啪”的一声,居民卢女士把两袋垃圾丢进标明“湿垃圾”的绿色垃圾桶。“您这两袋都是餐厨垃圾吗?”“有厨房的,有卫生间的,还有客厅的。”卢女士说。当记者问为什么没有将它们分类投放时,卢女士说:“大家都没有分呀,分了也是白分,清洁工最后还是把垃圾混在一起!”
一些市民也遇到过类似情况,他们把生活垃圾按厨余、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并分别投放到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里,结果环卫车一来,3个桶里的垃圾被倒在一起拉走了……
对此,惠城区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前端分类、中端运输、末端处理,环环相扣。前端分类环节,多数居民投放不自觉,没有进行干湿垃圾分类;中端收运环节,环卫工人没有进行垃圾分类运输,运输设备也未进行干湿分类,同时缺乏监管;在末端处理环节,垃圾分类的终端处理设施没有建立起来,生活垃圾在终端进行混合处理。这些环节互相影响,即使2014年起惠城中心区建成区内6个街道(桥东、桥西、江南、江北、龙丰、河南岸)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做了各种宣传工作,把分类垃圾桶分发到户,但垃圾分类工作仍然不尽理想。
■探索
引入“小黄狗”有偿回收垃圾
惠州市是省政府规定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先行市,为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正制定《惠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规划》,计划围绕责任共同体理念,落实居民、企业、物管及政府等城市分类主体责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计划将城市垃圾先大分流再小分类,先进行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等生活垃圾大分流,再实施生活垃圾小分类。”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分类办有关负责人说。
去年8月惠州市下发《惠州市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旨在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2020年底前在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经济开发区、仲恺高新区和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惠州市有些县(区)探索在前端引导市民进行垃圾分类。去年11月16日,惠城区江南街道在鹏达·丽水湾小区举行“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推广启动仪式,这个神奇的机器首次亮相市区。
居民将可回收的金属、塑料、纺织物、纸类、饮料瓶等投入回收机,投放口自动称重,计算环保金,环保金在10元以上即可提现,“吃进废品吐出钱”。“小黄狗”还有箱体用于回收玻璃和有害垃圾。
目前,“小黄狗”已经进驻惠城区40多个小区,今年计划入驻区域内所有物业小区、机关单位、学校。惠阳区淡水街道也有10多个小区安装“小黄狗”,今年惠阳区将对全区已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并安装“小黄狗”等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
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城市经理吕江波表示:“目前我们每天每个点平均回收25公斤全品类垃圾,这些垃圾由公司统一清运,统一进行后期处理。”接下来,该公司将在惠州市推广800至1000台“小黄狗”。
■推进
市场化专项收运处理
“小黄狗”是通过有偿回收方式,从生活垃圾分类前端提升市民垃圾分类积极性的有效尝试之一。此外,当前惠州市还启动了大件垃圾和园林绿化垃圾专项处理资源化利用工作。
从去年10月份开始,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公开招投标,由中标公司对大件垃圾和园林绿化垃圾从前端到后端实施一体化运营。目前,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在桥东、桥西、江南、江北、龙丰、河南岸、小金口、水口8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各设置1~2个大件垃圾临时堆放点,环卫工人将辖区的大件垃圾运输到堆放点后,由运营公司负责清运。同时,下发通知到各个小区,要求物业公司在小区内设立1个大件垃圾临时堆放点,引导居民定点投放,由物业公司定期将大件垃圾清运到各临时堆放点,或联系运营公司清运。
至于园林绿化垃圾,则由园林企业负责将产自惠城中心区8个街道办事处辖区的园林绿化垃圾清运到运营公司基地。“通过购买服务,从前端收集到中端运输再到后端处理,全部由一家公司整体负责。通过这些便民举措,引导市民不随意丢弃大件垃圾。”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分类办有关负责人说。
餐厨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比高,同时也是导致收运过程“跑冒滴漏”以及焚烧过程污染控制技术要求高的主要原因。若能将厨余垃圾单独分类,除了极大改善上述问题,还能大幅减少需要焚烧、填埋的垃圾量,提升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质资源化、能源化水平。今年,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将继续推进餐厨垃圾分类工作。“我们将进行前期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像处理大件垃圾一样引入第三方服务,负责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该中心分类办有关负责人说,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垃圾分类在分类知识普及、提高居民分类意愿方面都存在难点,希望有关部门一起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分类办有关负责人说,在青少年学生和儿童中普及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知识教育尤其重要。
专家公式
建议立法推动垃圾分类
惠州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社会治理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周巍认为,前端有效分类是垃圾分类运输的基础,后端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及可靠运行则是垃圾分类的保障,要不断完善以资源化和协同处理为导向的末端分类处理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实现科学有效处置分类垃圾。
周巍建议,可以通过考核手段倒逼分类工作的推进,如考核城市管理部门、物业管理公司、居委会等,也可以通过立法逐步建立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以推动垃圾减量分类,“建议通过人大立法推动垃圾分类,出台地方性法规,探索建立垃圾"不分类、不收集"的惩戒机制。”
他山之石
深圳:
市民扔垃圾可能要付费
今年初,《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定(草案)》向公众征求意见。《规定(草案)》提出逐步建立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以推动垃圾减量分类。
《规定(草案)》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在提高处罚额度增强法律威慑力的同时,违法个人也可以通过参加学习和培训免除处罚。一方面,适当提高处罚额度。对未按照要求投放生活垃圾的个人,处5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罚款。另一方面,作出免予处罚的规定。违反分类投放的个人可以选择交纳罚款,或者申请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和宣传服务活动,通过培训或者完成宣传服务的,可以抵扣罚款。
日本:
不分类将面临巨额罚款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最少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
从1980年开始,日本逐步建立起一套近乎苛刻的垃圾分类制度。每年12月份,日本的每一家住户都会收到一张来年的特殊“年历”:每月的日期都用黄、绿等不同的颜色来标注,每一种颜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哪种垃圾。“年历”上还配有各种垃圾的漫画,告诉人们不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哪些、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哪些。如果不严格照规程分类操作、按规定时间扔到指定地点的话,将面临巨额罚款。
统筹 本报记者廖桂旭
采写 本报记者马海菊 实习生尹玉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豪伟通讯员邓闽榕)一辆摩托车不仅违反禁令上高速公路,车牌还被一张打印有“VIP”字样的白纸故意遮挡。日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