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惠州 今日惠城 今日惠阳 今日博罗 今日龙门 今日惠东
新岭南 > 广东 > 惠州 > 今日博罗 > 正文

惠东高潭中洞村红色后人戴仕球: 放弃百万年薪返乡当“头雁”

来源:南方日报 2019-08-23 06:48   http://www.kcqsx.com/


中洞村党支部书记戴仕球。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摄

高潭镇中洞村建起了高端民宿,游客住宿有了更多的选择。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戴仕球走访村民了解情况。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摄

戴仕球在百庆楼遇到村外来的修路工人,临时当起“红色文化”讲解员。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摄

8月中旬,受台风影响,惠东县阴雨阵阵,高潭镇中洞村一片山雾缭绕。晌午时分,中洞村党支部书记戴仕球来到新开业的民宿,向老板讨要门前那片稻田的改造计划。紧接着,他要赶去开会研究村里的红色旅游项目。为这事,他头天讨论到了深夜。

中洞村,素有“东江红都”之称。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转战东江。起义军余部1200多人南下到中洞,改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红二师),进行发展和保卫红色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当时,村民戴焕其负责留守后方,并将自家宅邸百庆楼、百祥楼腾出,全心全意地为革命服务。

92年后,百庆楼作为红色遗址,经过修复和开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打卡地。而这座老屋的后人戴仕球则放弃了近百万元年薪的工作,返乡挑起大梁担当“头雁”。他传承了祖辈的红色基因,不断挖掘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带领村民走上奔康致富的道路。

传承红色基因

放弃百万年薪,回乡兴业促振兴

走进中洞村,几乎随便遇到的村民都能讲上一段革命历史。这些红色故事经口口相传,代代相承,成为这大山深处独特的记忆。中洞村党支部书记戴仕球是革命英雄的后代,他打小就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

在戴仕球的印象里,他的奶奶最爱念叨爷爷戴权的故事。戴权是戴仕林的小儿子,他跟戴焕其是堂兄弟。

那是1928年的秋天,中洞改编才一年的光景,军阀就攻占了中洞村,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戴权得到敌军的攻占情报,便和父亲一起组织家人和村民数十口人连夜转移到村外的燕子洞躲藏。

无奈,有两名敌军还是发现了那里。正在他们往洞内探视之际,戴权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按下扳机瞄准开枪。这一声枪响,为他们赢得了转移时间。戴仕林带着大家往大山深处走了数里路,村民藏在扁窑排石岩下,幸运地逃过一劫。

时光荏苒,戴仕球将戴氏一族的峥嵘岁月娓娓道来。而这个“燕子洞一声枪响,保住数十人性命”红色故事,经过多方考证,终于刊载在2018年的《惠东党史》里。

“要把这样的历史故事挖掘出来。”戴仕球说,这是他作为红色后代的使命。而这份红色基因也促使他放弃了年薪近百万元的生意,心甘情愿地做起年薪不到4万元的农村基层工作。

其实,早在1990年,戴仕球就随家人到深圳读书,毕业后就留在那里工作成家。直到2017年中洞村村级换届前夕,多方开始动员戴仕球这样的外出能人,返乡带头干事创业。

那年,广东省全面启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中洞村被列为第一批示范点。但当时中洞村的常住人口只有百余人,大多是留守的老人,急需戴仕球担当“领头羊”。

“好不容易离开这山旮旯,在一线城市成家立业,为什么又要回去?”回乡之前,戴仕球召开了家庭会议,面对着兄弟姐妹的困惑与不解。不过,浓重的乡土情怀最终让他下定决心。

“我做了周全的考虑,要么不回来,要回来就必须干出一番事业来。”从2017年5月起,戴仕球正式担任中洞村党支部书记,扛起全村人奔康致富的希望。

发扬革命精神

攻坚克难,让山村吃上“旅游饭”

所有的改革都要经历阵痛,中洞村更是如此。这里隐蔽在海拔1400米的莲花山深处,穷乡僻壤,思想也闭塞。很快,戴仕球就遇到了阻力。

为了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6年以来,惠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三个基地、十件实事”建设。其中,以中洞为中心整合红色资源,许多项目都涉及到中洞村。

“时间紧,任务重,有些村民不理解。”戴仕球只好带领村两委成员不分昼夜奋战在一线,进村入户一家家做工作。遇上说不通的,他就动员党员、乡贤等有威望的人帮忙。戴仕球说,只用了两个月,他们就完成了300多亩征地任务,为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奠定基础。

征地只是第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才是关键。可是要如何说服小农思想的村民齐力发展旅游产业呢?

戴仕球认为,与其自己口说无凭,不如让村民亲身体验。走马上任的第5个月,他带着中洞11个村小组组长去到浙江省鲁家村考察学习。那里曾是典型的贫困山村,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创富明星村。

“有没有信心吃上旅游饭?”“有!”这次取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戴仕球一鼓作气带领乡亲们撸起袖子加油干。

“要想富,先通路。”中洞村启动4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全部村道的硬底化建设。同时,中洞不断挖掘红色资源,并因地制宜开发集旅游和红色教育于一体的“重走红军路”红色文化旅游线路。

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像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事就搁置至今。早在今年5月铁涌镇油麻地村村民拿到股权证书之前,戴仕球已经提出要学习深圳模式,走村民持股分红之路。“村集体经济要有造血能力,这是必走之路。”戴仕球说,中洞村为此召开过两次村民大会。不过,村民反对疑虑太多,产权制度改革迟迟没有推进。

“农村基层工作这条路不好走,你吃得了苦吗?”其实,返乡之前,兄长就提醒过戴仕球。戴仕球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他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担当时代责任

“红色+绿色”发展,村民生活有奔头

戴仕球回到家乡后,带领村干部奔走深圳、惠州等地,成功引进外来投资,兴建红色主题民宿、开发红色旅游商品、推广红色文化美食,打造“重走红军路”旅游线路……一系列的动作,让中洞村发生了不少变化。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重走红军路,缅怀先烈故事,还可以纵情自然山水,体验农家生活。近两年,中洞村已成为珠三角地区朋友圈里炙手可热的红色旅游地。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洞村共接待游客近40万人,承接各类学习班100多期,培训学员达5000人。

而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村民回乡创业就业,仅去年一年就有100多人。劳动力返乡也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岩石山森林公园入口处,一排橙黄色小屋格外漂亮显眼,这是中洞村的第一家民宿。2017年,原本在县城做装修生意的丘荣相感受到家乡发展的新风向,回到了中洞。他投资建起了民宿,还种植了上百亩的采摘园,让游客不但有得住,更有得玩。

同一年,戴汉忠也回到家乡中洞开了一家生态农庄。他原本在高潭圩镇做煤气生意,返乡扫墓时看到家乡的变化,便萌生了回家创业的念头。“那时候村里刚开发,很多游客找不到地方吃饭。”

如今,中洞村已经开有2家民宿、6家餐饮店。“现在,村里在建的民宿还有2家。”戴仕球介绍,中洞村坚持“红色+绿色”的发展思路,除了挖掘红色资源,也鼓动村民种植百香果、茶园,养殖蜜蜂等。“接下来,我们要利用绿色生态资源,发展新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留下来过夜。”

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深谙经商之道的戴仕球对中洞村的发展有着清晰的思路。“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做好规划。”他认为,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做好配套,既要能留住游客,也要能留住村民。

“白天,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农耕,晚上,可以举办篝火晚会。”戴仕球站在上月刚开业的民宿大门外,指着眼前的稻田,讲述着即将落实的改建计划。未来,他还计划引进高端企业,兴建山间缆车,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中洞红色旅游品牌。

■相关

“中洞改编”∶那鲜为人知的光辉历史

中洞村位于高潭镇老苏区东北面,海丰、陆丰、惠阳、紫金四县交界处。由于这里群峰险嶂,是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

据相关史料记载,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洞便是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后方基地。1925年5月,中国共产党高潭特别支部成立。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中洞人民与海陆惠紫人民一道高举义旗,积极参加东江第一次武装起义。在这之后,在彭湃的指导下,海陆惠紫四县工农武装先后进入中洞,展开武装割据的前期准备工作。8月,东江革命委员会成立,中洞成为东江特委和东江革委领导革命斗争的基地。

南昌起义后,起义军挥师南下,受到广东军阀的重兵围堵,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余部1200余人进入中洞。1927年10月12日,部队安定后,随即开始进行改编。海陆丰县委根据中共广东省委8月发出的《关于暴动后县市工作大纲(决议案)》,要求取消国民革命军的名称,改称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大队,改青天白日旗为中国共产党党旗。

这次改编明确了工农革命军的性质、任务以及共产党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等重大原则问题,为人民军队的创建作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贡献。特别是在确立“党指挥枪”这个重大原则上,此次改编与三湾改编不谋而合,史称“中洞改编”。

经过“中洞改编”,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一支拥有自己番号的正规军——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红二师)诞生了。同时,改编部队在原有基础上设立红军医院、红军被服厂、中共东江特委印刷厂、红军兵工厂、电话所等机构。这标志着中洞后方基地的正式形成,在东江革命历史上称之为“东江红都”。

1928年1月,由广州起义军余部改编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红四师)抵达东江与红二师汇合,壮大了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同时也引起了国民党极大的恐慌。3月开始,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红二、四师损失惨重。

等到4月21日,红二师只剩140余人,分散于山中各村。中共东江特委根据广东省委的指示,将外地官兵及重伤员转移出广东,撤销了工农革命军第二、四师的番号。至此,红二师结束了其短暂而光辉的使命。

于蕾整理

■他山之石

浙江鲁家村:多措并举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2011年以前,浙江省安吉县的鲁家村一穷二白,可短短5年后,它就摇身一变,成为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的创富明星村。鲁家村究竟如何从一个落后山村蝶变成为美丽乡村新样板?

惠州市惠东县中洞村党支部书记戴仕球曾多次到鲁家村取经,听当地村支书朱仁斌分享“逆袭”经验。在戴仕球看来,鲁家村之所以有如今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事先做好顶层设计,进行总体布局。

只有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让更多人爱上乡村。据报道,当时鲁家村花了300万元请设计公司根据美丽乡村的基本要求,按照4A级景区标准对整个村子进行村庄环境规划、产业规划和旅游规划。

可以说,鲁家村以“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打造的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是在这个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建立的。“鲁家村也不是一日建成的,它的优势在于,村干部会根据前期规划,在前人的基础上一代接着一代干。”戴仕球说道。

实现乡村振兴,仅靠国家政策支持是远远不够的,乡村的造血能力是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实,除了规划先行外,鲁家村经验还有许多值得像中洞村这样的革命老区借鉴学习的地方。比如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合作分红机制,坚持市场为导向等。于蕾

■记者手记

振兴革命老区

需要什么样的领头雁

俗话说: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雁”。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路人,关系到农村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实现。

高潭镇位于惠东县北部山区,曾是一个偏僻的落后乡镇。2016年以来,惠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三个基地、十件实事”。高潭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全力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这是革命老区振兴难得的机遇,需要农村党支部书记挑起大梁担当“头雁”。那什么样的“领头雁”才能带领红色村奔康致富?

首先,要有不畏艰苦的革命精神。革命老区往往地势险峻,位于偏僻山村,不仅条件艰苦,改革也要面临更多阻力。不畏艰苦,是革命老区“头雁”必备的基本素质。

其次,要有市场意识。振兴革命老区,发展乡村经济,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作为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懂市场会经营,才能给乡村发展注入活力。而这是许多返乡“能人”的强项,像是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党支部书记戴仕球、博罗县公庄镇陂头神村党总支书记王子廷都有外出务工经商经验,这更有利于推动乡村发展。

此外,要有全局规划意识。以乡村振兴标杆浙江省鲁家村为例,该村斥资300万元为乡村发展作出全面科学的规划,引领乡村建设。这在戴仕球看来,是鲁家村成功逆袭的关键,而这也正是中洞村所缺失的。科学的规划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村党组织书记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他们即便有规划意识,也不能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统筹:南方日报记者罗锐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于蕾乌天宇

新闻推荐

名巨·半山发布产品营销中心同步开放

8月3日,名巨·半山产品发布会暨营销中心开放盛典举行启幕,深莞惠数百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名巨地产又一力作。发布会上,名...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惠东高潭中洞村红色后人戴仕球: 放弃百万年薪返乡当“头雁”)


 
频道推荐
  • 狂风暴雨一歇脚他们马上来清场
  • 深圳偷手机惠阳被擒获
  • 派出所有群“临时奶爸” 背后故事
  • 小牛犊掉进坑忙坏了一群人
  • 惠南科技园雄心越来越大 打造全链条孵化新模式高标准建设园区第二个国家级孵化器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