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清理西湖湖面漂浮物。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民间河长”受聘现场。叶石界摄
11月28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爱水护水活动,在惠州市金山湖公园举办。
在这里,惠州市水利局联合团市委、市志愿者联合会等单位举行爱河护河主题日活动,围绕“爱护母亲河保护母亲河”等主题,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市水利局副局长钟志光表示,希望通过各种宣传和活动,让广大市民了解全市河流、水库、湖泊现状以及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情况,增加大家爱河护河的意识,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节约保护水资源、爱护河湖水环境的活动中来,为实现人水和谐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活动现场,颇引人注意的,是其中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有了新的身份——“民间河长”。
●南方日报记者叶石界于蕾
“一张聘书就是一份责任”
活动传递着这样的理念——不仅自己要养成良好的爱水护水习惯,还要善于和敢于制止破坏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的不良行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参与爱水护水,共同维护河湖良好生态环境。
当天上午,有39名志愿者受聘成为志愿者河长,也就是俗称的“民间河长”,并由河长办等颁发相关证书。来自大亚湾区的梁玉便是其中一位。
2013年,在天津工作的中海油员工梁玉来到大亚湾,两年后退休。退休后,她注册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开始了新的历程。
“这几年,我们都有开展河道清洁的志愿工作。去年开始,志愿者协会组织护水爱水的志愿活动越来越多。”她说。特别是对淡澳河这条污染严重的河流,志愿者们为了该河经常开展活动。此外,还经常组织环保培训、到社区或者广场开展水环保知识宣传等活动。
“这一张聘书,就是一份责任。以后我们要更频繁地开展巡河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跟政府部门的河长和相关部门反映,守护我们的清水家园。”同样来自于大亚湾并获聘为志愿者河长的方意树跟记者说。
在方意树看来,志愿者河(湖)长往往熟悉当地的河湖,有利于收集反馈周边群众对于治水的意见和建议。因此,这一角色的关键,是做好信息沟通、建言献策,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争取群众对政府有关决策的支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管好、护好河湖。
水环境保护需长期坚持
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是治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的有力一招。
在2017年建立四级河长体系基础上,惠州去年又将河长体系延伸至村小组,新增村小组级河长6849人。此外,该市也将7座湖泊全部纳入湖长制实施范围。目前,全市290条河流、498座湖库共有市、县、镇、村、村小组五级河湖长8454人(其中,河长8364人、湖长90人)。
这两年来,各级河湖长坚持常态化巡河,发现并解决河湖重点突出问题。
惠州市河长办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到今年9月底,该市的市级河湖长巡河湖60次、县级1533次、镇级16500次、村级超过45000次,累计发现问题6894宗,整改问题5481宗。其中,今年以来到目前为止,市级河湖长巡河湖25次、县级768、镇级11096次、村级27263次,发现问题2094宗,整改1984宗。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惠州还开展了河湖“五清”、“清四乱”等保护河湖专项行动,清理了违法违规建筑物376宗,维护了目前主要河湖良好的水环境,保障了全市供水安全,成效显著。
不过,水环境保护,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
“我们也看到河湖目前还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部分河涌水质仍然比较差,部分河流河段面貌仍然脏乱差,一些河流河涌偷排漏排污水的情况还一定程度上存在。”钟志光表示。
守护山海惠州,不仅要靠各级河(湖)长积极发挥牵头作用,还需要更多民间力量加入爱河护河行动,全民共同守护惠州水生态环境。
实际上,即使有庞大的河湖长人群,也未必能够发现所有问题。除了要督促各级河湖长加强巡河履职外,也需要发动广大市民特别是志愿者们给相关部门提供线索、出谋划策。
对此,市河长办联合共青团惠州市委员会、惠州市志愿者联合会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募了一批“志愿者河(湖)长”,参与惠州主要河湖环境整治行动,为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工作出谋划策,发挥监督作用。
“接下来,要激发全市广大志愿者、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积极性,推动河(湖)水环境保护、改善,促进生态建设。”惠州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11月22日起,惠州市老年人优待证正式改版为长者服务卡。原老人卡无需更换,仍可继续使用。长者服务卡目前使用范围、功能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