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马来西亚喝到葛仙翁凉茶时,总会想起家乡的历史名人葛洪。”日前,参加第十届世界惠州(府署)同乡恳亲大会的部分嘉宾前往罗浮山景区参观,作为嘉宾之一的马来西亚柔佛州惠州会馆永远名誉会长孙福盛对当地的葛洪文化产生了兴趣。
孙福盛是第三代海外移民——数十年前,他的爷爷携全家到马来西亚务工,自此在马来西亚定居。直至2012年,他通过惠州市侨联联系上了在惠州市惠阳区的至亲,才回到惠州,从2013年起开始了他的“寻根之旅”。
一年前,孙福盛在马来西亚参与管理的一家私立华文学校与惠阳的一所学校建立了“姐妹学校”的关系,他开始通过“校长论坛”等形式开展学生和教师在两地的互访交流。“我希望有更多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孩子能够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华文化有很多精粹,不论他们是不是华人后代都应该学习借鉴。”孙福盛说。
由于有至亲在惠州,孙福盛对惠州的感情深厚,但他同时忧心着这种对于家乡的感情如何能够向后代传承。“就像我们家,我的后代都是在马来西亚出生的,他们也从来没有来过惠州,等我们老了,他们是不是会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参观团里的钟彩云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她是这里年龄最小的嘉宾,22岁的她也是泰国曼谷惠州会馆里最年幼的会员。
“"钟彩云"这个名字是我外婆起的,她对惠州的感情很深,在家里一直坚持讲客家话,我的父母也会讲。”钟彩云是第五代海外移民,从小跟在外婆身边的她经常参加泰国曼谷惠州会馆的合唱团活动,耳濡目染之下,尽管第一语言是泰语,她还是能听懂不少客家话。
2016年,钟彩云第一次来到惠州旅游,由于当时年纪尚小,她并不记得自己在哪些地方游玩过,却对惠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山湖海都有,第一次知道原来我的家乡是这么美的地方”,回到曼谷以后,她常常向朋友们推荐到惠州旅游。
在孙福盛看来,优秀传统文化是联结同乡情的重要纽带。“罗浮山不仅风光优美,更是道教名山,葛洪因罗浮山得道,罗浮山因葛洪成名,更应该把葛洪做成罗浮山乃至惠州的文化名片。”孙福盛说,现在东南亚已经有不少的企业把葛洪文化融入产品里,“我希望今后在海外能见到更多来自惠州的葛洪文化产品。”
孙福盛告诉记者,借助惠州和马来西亚两地“姐妹学校”的缔结关系,他今后将推动两所学校开展更多的青少年夏令营和冬令营,让海外华人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中国的社会和文化。
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
新闻推荐
图表:钟仁敏“爱的阳光,照亮我的心,前进方向不可阻挡;爱的阳光,照亮所有的梦想,感动天地辉煌闪耀……”走进惠州市惠城区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