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 文/图
来到深圳后,我的饮食习惯也有了改变,比如,晨熹初升,有人还在睡懒觉,我已在喝早茶的路上了。
广东话中,饮早茶也称为“叹茶”,“叹”是享受的意思,“叹一盅两件”指的是享受一盅香茶、两件点心。在龙华,早茶的氛围很浓厚,清湖地铁站附近百米左右的距离,就有新梅园、新宝城、龙苑、汇海等五家茶楼。
既然名为“早茶”,茶水自然是排位在先:有绿茶和红茶,也有安化黑茶、普洱茶、铁观音,菊花茶等品种。当然,为了合乎自己的口味,老茶客们都是自带茶叶,茶点也愈发精致和多样,虾饺、烧卖、叉烧包、蛋挞、马蹄糕、糯米鸡、金钱肚……不一而足。茶楼里常有上百种茶点,供客人随意选择。广东人会做生意,周一至周五的早茶都有优惠:燕窝焗蛋挞,鲜竹牛肉球,淮山百合粥,这些茶点平素卖十几元,周一至周五一律3元。而且,商家也不会因为你点的便宜而怠慢你,值班经理不断和熟客打着招呼,也会停下来签字免茶位费。于是,你觉得在这里,人性之味和茶香融为一体,感觉很温馨。
我刚接触广东早茶时,看到别人第一个动作就是“涮”,觉得新奇。茶客刚落座,便开始一连串的动作:倒茶水,涮茶杯,涮碗,涮勺子,涮筷子。原来早茶的第一泡茶是不能喝的,是用来洗茶的,洗去茶叶的苦涩和不洁物。明知是一种生理慰藉,无关信仰和洁癖,也一样做得妥妥当当、滴水不漏。我来广东不久,便也学会了这套喝茶技法。茶点是早茶的重头戏。茶楼根据“小点、中点、大点、顶点、特点、超点”(有的酒楼分类更多)收费,像虾饺之类的属特点或超点,平常的包子类算大点。我喜欢茶点中的虾饺,另一样便是凤爪下面的花生。粥点我最爱菜干猪骨粥和柴鱼花生粥。记得有次在江门喝早茶,服务生把粥端上时,贴心地问我加不加胡椒粉。我试着让他加了少许胡椒粉,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胡椒粉“吊”出了粥里食材的鲜味,满口沁香,回味良久。
当然,由于民风各异,各地早茶的吃法也有区别。但共同之处就在于:可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可以将紧张的事情放到轻松环境里解决,可以在慢生活里拉近亲情和友谊。所以,我经常可以在茶楼里看到这样的场景:三五人坐在人气颇旺的大堂里,几杯热腾腾的茶水下肚,话匣子打开,叽哩呱啦,家长里短,社情民意,国事天下事,都在这推杯换盏中淋漓而出。其实,茶肆酒楼也是生活的江湖一角,没有风云激荡,却有生活涟漪,很接地气。
我在广东的不少地方吃过早茶,珠海龙轩怡庭,惠州笃记酒楼,江门老广新意,广州鸿星艺都海鲜酒楼……每一处都散发着热气腾腾的鲜活气息,和岭南的气候相映衬,是一个最能体味岭南风俗和市井风味的绝好去处。
就像尼采说的那样: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我觉得,每一个不曾早茶的日子,也是对自己的辜负。
新闻推荐
借着下午稍微温暖的气温,家长们带着孩子一起放风筝。冬日下午,滨江公园里打乒乓球的老人。一只穿着衣服的小狗在等待跳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