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白雪
惠州宜居,半城山色半城湖。这座宜居的山水城市里,不知不觉中多了不少银龄老人,除了跟随儿女来安度晚年的,还不乏儿女在广州、香港、深圳、东莞等地工作就近选择定居惠州的养老一族。二线城市惠州之于他们,既规避了几个城市的高房价,又享受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相对一线城市较低的物价,还有一个温暖人心的客观因素,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孝亲敬老观念底蕴深厚。
据史料记载,明清两朝政府都会以旌表的方式奖励高寿老人中的百岁老人。归善(惠阳古称)县寿妇冯张氏,年一百零二岁时,五世同堂,奉谕旨张氏著加恩赏上用缎一匹、银十两。除了给予赏赐财帛、绸缎,官府还会为老人们建立牌坊、祠堂、石碑等礼仪性建筑。孝亲敬老文化也由此在惠州得以传承。晚清惠州著名诗人、书画家江逢辰孝感动天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
如今,西湖丰渚园的荷花池中有一座“江孝子亭”,即是民国初梁志文等为纪念江孝子所建。百善孝为先。银龄老人在惠州这座城市感受到孝心的温暖,也使晚年养老生活多了一抹温馨色彩。
这是一座钟灵毓秀的城市,也是一座进入老龄化的城市。目前惠州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有48.1万人。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中国人口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已经全面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独生子女家庭老人、因病致贫家庭老人、欠发达地区和农村老人等,诸多养老问题,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系列社会问题都已严峻地呈现在国人面前。当得知目前我国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平均每天约有两万人、每小时有800多人进入老年人行列时,谁还能轻松起来?养老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每个人都会老去,养老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绕不过去的话题。为了应对诸多难题,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近期至2022年、中期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2050年,从五个方面部署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具体工作任务。
近年来,生活在惠州的老人,已经享受到一些来自政府的系列优待政策和福利。养老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决定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谐,也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和风度。今年年初,惠州市委、市政府筹备成立了长者服务专门机构,全面推进动养老服务和老年健康体系建设,推动长者人才管理服务和统筹老龄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老年人优待政策,强化政策落实和权益保障,走在全国前列。也为惠州市的银龄老人和银龄产业带来惊喜和福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惠州已经在深化养老服务和强化管理保障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好招连连。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有了希望,让银龄老人沉醉在夕阳红壮美的愿景之中。
新闻推荐
惠州报业两大征文活动颁奖举行共收到作品460多篇,获奖作品主题鲜明彰显惠州特色
颁奖现场。12月11日上午,“"金裕集团杯"我与惠州70年”“"金裕集团杯"我与惠州报业的故事”征文活动颁奖仪式在金裕集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