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淡水之源”“物种基因库”“储碳库”“生命的摇篮”,是自然界最富有活力和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大亚湾区湿地分布广泛,资源十分丰富,共计12140.38公顷。如何做好湿地保护?《大亚湾湿地资源调查和湿地保护总体规划成果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出,建议完善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并将大亚湾区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分为4个一级区(湿地区)、6个二级区(功能区)。据介绍,《大亚湾湿地资源调查和湿地保护总体规划成果报告)》(征求意见稿)包括《大亚湾区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和《大亚湾区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20-2029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湿地资源丰富 建议完善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
据介绍,此次《调查报告》所调查的范围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范围内面积≥0.1公顷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不包含稻田湿地)及河流湿地。
大亚湾区湿地类型可划分为4类13型,其中自然湿地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3类9型;人工湿地有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水稻田4型湿地(按照调查规程要求,人工湿地中的水稻田不作区划调查)。
《调查报告》认为,大亚湾区湿地分布广泛,资源十分丰富,共计12140.38公顷,占大亚湾土地面积比例较高;湿地类型多样,共计4类13型,基本包含华南地区常见的湿地类型;大亚湾区湿地质量较高,生态价值突出,其中包括红树林、浅海水域、永久性河流等多种高生态价值湿地类型,拥有多种国家和省级保护动植物,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具有极高的珍稀度和地域特色,是我国宝贵的湿地基因库。
此外,大亚湾区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水质、气候调节、气体调节、蓄水调洪、涵养水源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生态价值,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护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随着大亚湾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大亚湾城市空间开始快速扩张,人类对湿地的破坏和干扰不断增强,湿地资源面临诸多威胁,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难度逐渐加大。
《调查报告》建议,着力完善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加强湿地保护管理人才培养,加大城市内河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强湿地环境保护宣传,加强推进科研监测。
湿地保护 到2029年新建7处湿地保护小区
《总体规划》提出,将大亚湾区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分为4个一级区(湿地区)、6个二级区(功能区)。其中4个一级区为北部山地湿地区、中部平原湿地区、南部山地湿地区和近海与海岸湿地区;6个二级区分别为澳头水源涵养功能区、霞涌水源涵养功能区、城市湿地休闲与人居环境优化功能区、南部山地水源涵养功能区、海岸带生态防护功能区和近海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
目前,大亚湾区已建设有1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即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建有一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即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现有饮用水源保护区3处,即风田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鱿鱼湾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石头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依据大亚湾区湿地资源现状,规划期内不再新建其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饮用水源保护。
湿地保护小区方面,规划到2029年,新建7处湿地保护小区。以大亚湾未被纳入饮用水源保护区的7座小型水库为基础,规划建设湿地小区7处,包括格木洞水库、龙尾山水库、畲禾坑水库、牛桥水库、坑门水库、大姜元水库和花果水库。
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规划方面,规划小径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小桂村滨海旅游度假区、黄金海岸旅游度假区项目;规划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湿地游憩项目;规划在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澳头滨海公园、黄金海岸、小桂村沿海游步道等处建设湿地科普宣教。
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地建设工程、湿地恢复和修复重点工程、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其中,湿地恢复和修复重点工程,将对大涌村湾内湖内因围堰破坏致死的2公顷红树林(部分正在修复)进行人工修复;对淡澳河口可恢复红树林的宜林地,通过退养还林恢复红树林湿地,并规划为近期恢复工程,对成活率达不到80%的造林地进行补植。
《总体规划》还从湿地保护恢复规划、湿地科研监测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划。这次《总体规划》明确,大亚湾区湿地保护总体规划的基准年为2019年,规划期限为10年。
知多D
本次调查共记录大亚湾湿地植物369种,隶属于118科300属。其中共发现15种红树植物,并且记录了位于小桂村的4棵银叶树,该树种被评为易危树种,属于珍稀濒危红树植物。
湿地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共记录典型湿地动物34目92科229种,主要是鱼类、鸟类,分别占21.74%、57.83%。
采写:南都记者蔡雯 陈海燕
新闻推荐
惠州公安出入境“智慧办证大厅”全新启用24小时自助服务 办证更方便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钟宏连通讯员惠公宣)昨日,惠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举行全市公安出入境“智慧办证大厅”启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