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学习强国”上的惠州。
最近,惠州频频登上各大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这座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背景下,随着陆海空大交通升级、加快与广深港对接,惠州的城市格局大大打开,并树立了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雄心壮志。
从游走在边缘的配角,到逐渐向C位靠近,惠州越来越吸引全省乃至全国关注的目光。部分媒体甚至预言“2020年惠州将全面爆发”。以下7个未来可能“引爆”惠州的热点话题,带您透视城市发展新风向。
●南方日报记者周欢
热点1
粤港澳大湾区
面积占大湾区1/5,发展空间潜力大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惠州紧邻广州、深圳、香港3个国际化大都市,土地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了整个大湾区面积的1/5,相当于广州、深圳、东莞3市面积之和,但土地开发强度还不到10%,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来服务大战略、承载大项目、打造大产业。
惠州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于一体,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在广东乃至全国都不多见。惠州还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如今,惠州积极探索与广深莞在跨界地区开展产业合作、创新协同和同城化试点,加快形成“半小时经济生活圈”,还不断加强与香港等城市的合作。惠州成为香港、深圳向东辐射的重要门户。
热点2
深莞惠都市圈
深惠“CP城市”加速同城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迈向都市圈时代,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组成“CP”的同城化大潮席卷全国。深莞惠都市圈站上了发展新风口。
去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这为深莞惠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恒大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全国24个千万级人口的大都市圈中,深莞惠都市圈的发展潜力指数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大都市圈、北京都市圈。
近日的惠州市两会上,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13次提到深圳。
惠州正紧锣密鼓地建设连接深圳等地的高铁——赣深高铁,预计2021年通车后深惠将形成半小时生活圈。
除了在建的赣深高铁,深惠还在谋划研究3条轨道连接——深惠城际、深圳至大亚湾城际、深汕高铁。加上已通车运营的厦深高铁,未来深惠之间预计至少有5条轨道交通互联。
热点3
巨无霸项目赋能两大万亿产业建设
世界级产业
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三期等重大外资项目顺利推进,太平岭核电开工建设,抓好惠东港口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推动惠东LNG接收站上半年动工,争取中洞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规划……最近,惠州重大项目规划建设频传新进展。
依托一批“巨无霸”项目,惠州正加快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世界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并联动深莞打造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惠州还提出,全面提升大亚湾石化区发展建设水平,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热点4
“丰”字交通
内联全市7县区,外通广深莞6城
向海而生,向“湾”而兴,惠州这座地处大湾区的千年历史名城,在迈向一流城市的现代化之路上再跨出新步伐。2019年12月28日,惠州市“丰”字交通主框架暨1号公路(南北轴线)动工建设。
“丰”字交通主框架,是“双区驱动”背景下,惠州市委、市政府布局城市发展未来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个内联全市7个县区、外通广深莞等6个城市的超级交通工程,将使惠州这座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由沿江向滨海发展,其作为大湾区连接粤东、粤北以及闽赣地区的枢纽门户地位将更突出。“推动惠州从沿江时代向沿海时代迈进,奠定惠州未来百年城市发展大格局。”惠州市政府如是评价这一超级工程的重要性。
热点5
惠州湾
向海发展再布局,大平台扬帆起航
作为广东“海洋大市”,惠州281.4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不仅远超广深莞,还超过新加坡、三亚、厦门;4519.4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更是数倍于深圳。地处大湾区,南临大亚湾、东接红海湾,惠州可谓向“湾”而生,如何向“湾”而兴,因“湾”而富?
作为向海发展的最新布局,“惠州湾”是惠州未来一段时间着力打造的重大战略平台。
惠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报告提出,抢抓“双区驱动”利好叠加机遇,高标准谋划建设惠州湾。“不仅是石化、核电的工业湾区,更是创新创业、宜居宜游的一流湾区,努力打造新经济增长极和城市生活新标杆。”
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串联双月湾、巽寮湾、小径湾、三门岛等滨海旅游资源,高水平推进海上旅游及海岛开发,打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惠州湾”品牌。
“海上惠州”的面积比“陆上深圳+东莞”还大,惠州未来将形成大亚湾石化区、惠东新材料产业园、稔平半岛能源科技岛“三足鼎立”局面。沿海经济带是新时代全省发展的主战场,这更为惠州掘金“蓝色经济”打开无限空间。
热点6
大国重器
两大科学装置助建大湾区科创中心
惠州的两个“国之重器”建设提速。2019年12月26日,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项目总部区在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街道河桥片区动工建设。这意味着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项目取得又一重大进展。
落户惠州的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是“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被视为“国之重器”。未来建成后,将集聚国内外约1500名科研人才,有望成为世界最先进的核物理研究装置,形成国际领先的核物理研究中心,将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将以两大科学装置为核心依托,对标国家实验室,着力突破先进能源领域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卡脖子”技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热点7
千万级干线机场
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
作为广东重点打造的五大干线机场之一,惠州机场于2019年正式启用T2航站楼,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50万人次大关。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千万级干线机场规划建设,推进惠州机场飞行区改造,计划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万人次。
早在2017年4月,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印发的《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就明确提出,惠州机场建设干线机场,主要服务惠州、汕尾、河源以及深圳东部地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如今,惠州将加快千万级干线机场建设,为深圳机场打造国际航空枢纽腾出空间。
■相关
“学习强国”7篇报道解码惠州未来
千年惠州再出发,这座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实力刷屏了!13日、14日,“学习强国”平台连续刊发7篇由《南方日报·惠州观察》推出的特别报道,检阅惠州2019年“成绩单”,透视惠州2020年发展新趋势。
上周,惠州陆续召开市委全会、市两会,谋划未来发展蓝图。1月10日,《南方日报·惠州观察》推出12个整版的特别报道进行深度解码。此次集体登上“学习强国”平台的7篇稿件,正是出自这组特别报道。
挥手告别2019年,昂首迈进2020年。惠州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在竞逐一流的道路上加速奔跑。新的一年,对惠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别具意义。
1020年(宋天禧四年),祯州改名惠州。从此,惠州之名沿用至今。今年,正是惠州得名1000年。
穿越千年,沧桑巨变。岭东雄郡,重新出发。今天的惠州,站上“双区驱动”的发展新风口。
开工建设“丰”字交通主框架,推动惠州从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大步迈进;开通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惠州还将高标准谋划建设惠州湾,打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惠州湾”品牌,并推进世界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联动深莞打造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如果看到今天的惠州,坡公会写出怎样的传世佳作?
新闻推荐
九龙峰,是春节期间群众祈福热门之地。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摄有着谭公成仙之地传说的九龙峰,是春节期间群众祈福热门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