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的红色历史为惠州惠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图为惠东县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迎来参观学习热潮。王昌辉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潘俊宇通讯员/温嘉文李巧)在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世界过山瑶”博物馆二层展厅里展陈着1件命名为“1931年红七军战士用过的木箱”的革命历史文物。
“这是革命烈士余志立(致力)经过乳源大桥镇时送给中洞村余浅甫的皮木箱。”该县博物馆馆长赵天油介绍,1984年,余浅甫把木箱捐献给了乳源博物馆,木箱就这样静静地在陈列柜躺了37年,背后的故事此前却不为人知。
日前,这个尘封了37年的“红军箱”故事终于揭开了!
时值建党100周年之际,湖南省宜章县组织该县县委党史研究室、红色作家、余经邦孙子余新国等4人组成的党史调查组,到韶关乐昌、乳源等地收集、整理、考证宜章革命烈士余经邦在粤北6个年头的革命活动资料。
余经邦,号致力,1896年5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他是茶园革命据点主要创始人、宜章东部地区农运领袖、宜章农民武装重要创始人。
3月29日,调查组一行到乳源档案馆(史志办)交流并请求协助。“此行来乳源的目的,除了搜集挖掘爷爷的革命史料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寻找爷爷的遗物——一只行旅箱。”余经邦的孙子余新国说。
该县档案馆馆长赵天林听罢立即回应,博物馆就有个“红军箱”,据县党史资料记载,这是革命烈士余志立(致力)经过大桥时送给中洞村余浅甫的皮木箱。
“余志立(致力)就是我爷爷,就是余经邦!”听到这个名字,余新国激动不已说道:“1928年8月,我爷爷携全家从宜章转移到乳源梅花石岱余家,在梅花石岱开设了间中药铺,这个箱子是他的药箱。他常背上药箱走村串户,以看病为名进行革命活动。1932年10月,余经邦离开大桥中洞村余席祖家向乳源必背一带转移,临别时把木箱送给了余席祖作纪念。1984年,余席祖的儿子余浅甫把木箱捐献了,但具体不知道是捐去哪里,今天终于在乳源博物馆找到了。”
乳源瑶族自治县档案馆(史志办)、博物馆负责人表示,今后,乳源博物馆要把“红军箱”的感人故事作为讲解重点,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新闻推荐
全省首个“行走的医院”落户惠东惠东党史学习教育实现“边学边办”,促进民生福祉建设落地见效
惠州日报讯(记者洪鹊儿通讯员叶衍达)当前,惠东县正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在此过程中,该县坚持将学习教育与践行为民宗旨、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