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磊:四十年间,金融的改革开放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第一,1993年。这是中国对基本现代金融制度进行虚心学习和引进的时期;第二,1997年。在这一时期,进行了防范金融风险的模式选择;第三,2002年。当时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在金融领域面对着能否接受发达的西方世界所带来的市场冲击问题时,需要做的是“强身健体”;第四,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在这一年爆发,而中国金融却显示出了韧性和自豪感;第五,2018年。提出打好“三大攻坚战”,第一个攻坚战,就是非常重要的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
吴晓球: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成就。中国由改革开放前的贫穷、落后、封闭的国家,变成小康、进步、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这40年来中国金融无论在规模、结构、业态,还是功能、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国金融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比较传统落后的,带有非常明显计划经济痕迹的经济,转变成初具现代金融特征的市场化的金融,中国金融开始具有大国金融的一些特征。未来结构性的变化,市场化的方向、技术性的特征和国际化的趋势,应该说是对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总结。
李庶民:改革开放40年,我国金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体现在各项数据上,更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上。谈到金融发展给人民带来的福祉,可以说不胜枚举。而如果观察普通百姓面对金融业务时的心态,特别是在“怕”与“不怕”之间的转换和变迁,也是观察改革开放40年的独特视角。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普通百姓面对金融业务时的心态,经历了不怕、怕、不怕、又怕的有趣变化,也可算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归纳金融改革发展的正反经验,到底人们对金融应该是怕还是不怕?我觉得,这还是要辩证看待。
其一,要有胆识,不能前怕狼后怕虎,这是针对具体金融业务来说。金融是经营风险的行业。
其二,要有敬畏,不可无所畏惧,这是针对整体金融业来说。金融业具有外部性特征,系统性金融风险会给经济社会造成重创,必须守住底线,因此,金融监管者、从业者、参与者,都应秉持敬畏之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其三,要有安全,不该担惊受怕,这是针对金融消费者来说。普通百姓理应得到安全放心的金融消费环境,普通民众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的稳健投资理财行为,应该得到保障。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都要注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能让他们提心吊胆,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金融业的具体体现,也是金融改革开放的落脚点。
点评: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开始腾飞的标志性事件,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要动力。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金融业改革开放循序渐进,稳步实施。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对宏观经济的支持和引领作用愈发明显,发挥了促进经济增长、调节经济结构的关键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江门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江门市紧紧围绕“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助力实体经济升级”、“服务三农”等主题,多方位、多渠道积极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具有江门特色的粤澳合作,深入开展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金融业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规模不断壮大,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成为江门经济发展中的鲜明亮点。如今,江门市已搭建起金融创新发展体系,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力民营经济发展蔚然成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相信江门金融业将取得更大成就。
(吕胜根)
新闻推荐
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航道畅通 江门市开展联合执法清拆碍航渔网渔栅
执法人员清拆碍航渔网渔栅。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谌磊)昨日,江门市组织开展针对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碍航渔网渔栅联合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