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人:梁时开 见证词:改革开放为保险营销业务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见证人:叶美萍 见证词:科技进步促使金融创新,人性化理念让金融服务更便民。 见证人:张丽娟 见证词:在那个没有电脑的年代,每年年终结算是银行最忙的时候,大家都在加班加点,核对、整理数据,一片繁忙。 见证人:司徒伯尧 见证词: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一切都充满了希望,生机勃勃。
改革开放,天地宽广。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江门侨乡的巨变,与江门金融的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40年来,江门金融业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与时俱进。金融机构越来越多,金融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丰富,满足了市民和企业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而改革开放中的江门金融人也认真工作,顽强拼搏,努力为侨乡人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近日,本报特寻找四位江门金融人,分别代表四个年代的金融从业者,讲述他们的工作经历和感受,以此折射江门金融业的年代变迁。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他们也切身感受到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感越来越强,对改革开放,他们充满感恩,对更加美好的未来,他们无限憧憬。
忆往昔,岁月流金;展宏图,心潮澎湃。雄关漫道,继往开来,江门金融人将在新时代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陈倩婷吕胜根
见证年代:上世纪80年代
银行业务单一全靠算盘计算
行业特征:银行业务主要以储蓄为主,点钞机还没有普及,柜员都是手工点钞,也没有电脑,全靠算盘计算,银行员工记账都是用算盘和纸质账本。
张丽娟已经退休,然而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在银行工作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1984年,工行江门分行成立,与1979年恢复(成立)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构成了我国四大专业银行。同年,张丽娟由人民银行调往工行江门分行工作,先后在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工作。
那时,银行业务品种还比较单一,主要以储蓄为主。“市民拿着存折本到银行存取钱,柜员手工在存折本上书写存取款的金额,而且当时点钞机还没有普及,柜员都是手工点钞,也没有电脑,全靠算盘计算,所以每年行业内都举办点钞能手、算盘能手的比赛,气氛活跃。”张丽娟说。
张丽娟还记得与同事不时到工厂、街道进行宣传零存整取业务,各单位建立储金会互助形式,发动参加面较广。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张丽娟感到最大的变化是,银行的资金流量增速惊人。“改革开放初期,市民存取款都是5元、10元左右,到了80年代后期,市民存取款的现金流量大幅增长。”张丽娟说。
金融行业变化与时俱进。“以前去香港旅游,看到网店里面放着几台金融自助设备,市民在这些设备上就能办理业务,非常方便,现在内地银行都在使用这种设备了,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银行业的竞争也越发激烈,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对银行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银行业内部管理更加严格规范了,很多年轻员工要应付各种业务知识的考核,加班加点工作和学习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张丽娟说。
见证年代:上世纪90年代
银行网点增多江门金融活跃
行业特征:上世纪90年代,市民财富日益增长,江门的银行网点越来越多,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开始升温。在各大银行网点,“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等标语成为那个年代的重要标记。
在广发银行江门分行,第一党支部书记,监察部、保卫部总经理司徒伯尧绝对是明星式的人物,同事们都知道单位里有这么一位“身边好人”。
现年54岁的司徒伯尧是开平人,1985年10月退伍参加工作,1988年12月加入广发银行江门分行。作为一名经警,司徒伯尧发扬在部队练就的吃苦耐劳、恪尽职守的作风,及时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
1993年,12层高的广发银行江门分行大楼在建设路落成,成为江门当时引人瞩目的高层建筑。司徒伯尧见证了这段历史。
当时,广发银行江门分行的金库是自管,司徒伯尧和同事们还要负责网点与分行之间的钞票押运。遇到暴雨天气,银行网点被水浸了,司徒伯尧就光着脚,卷起裤腿,搬运装钞票的箱子;遇到某些路段维修,押钞车不能开到网点门前,司徒伯尧就和同事们护卫着装钞票的箱子,步行在押钞车与网点之间。
1996年,司徒伯尧被调到分行营业部任出纳主管,主要负责对公业务,资金进出金库也要管,金融专业性的要求更强了。面对新的岗位,他迎难而上,报读了电大的金融学专业,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在辛苦中坚持,最终拿到毕业证书。
在司徒伯尧的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的确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银行网点增多,江门金融行业逐渐活跃起来。他勤奋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习惯,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都是在那个时候养成的,且一直影响至今。此外,他还坚持做好事,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雷锋精神,用真情燃点了社会的正能量。近年来,司徒伯尧先后获得全国银行业学雷锋标兵、江门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评估工作先进个人、第二届全国金融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成为同事们学习的榜样。
见证年代:本世纪00年代
市民生活改善保险需求增长
行业特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民手中可支配的资金多了,保险意识大大增强,保险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保险公司越来越多,行业竞争越发激烈,服务质量成了各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筹码”。
梁时开是开平龙胜人,1977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998年,刚刚中专毕业的她进入人保财险开平支公司工作。
由于中专主修的是计算机专业,没有任何金融知识背景的梁时开从零开始,勤奋好学,遇到不懂的便主动向前辈们请教,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前辈们都很敬业、勤奋,这是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精神,并传承下来。”梁时开说。
梁时开所在团队主要负责车险板块。进入千禧年后,江门购买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车险业务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同期,人保财险内部实行改革,鼓励业务员主动上门为客户提供服务。作为第一批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的业务员,梁时开一天要跑几个客户,做好全程跟踪。
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梁时开表示,虽然那时人保财险已引进电脑办公,但理赔单依然要手写,客户申请理赔,业务员需收集纸质资料,回来将资料录入电脑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能进行赔付。
本世纪00年代是车险快速增长的时期,每到年底,梁时开就忙得不可开交,她说:“最忙的时候,一周加班三四天,每晚11点左右才离开办公室。”
与此同时,车险从单一品种逐渐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而市民购买车险的态度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以前,我们要跟客户区介绍保险的好处。进入千禧年后,越来越多客户主动找我们买车险,并希望我们给他们险种合理搭配的科学建议。”梁时开说。
见证年代:本世纪10年代
金融科技助力文明服务流行
行业特征:银行业务逐渐趋向多元化。在这过程中,科技发挥了重要的力量,让银行工作更高效,金融服务更加智能化、便民化以及人性化,让市民办理银行业务更便利,让企业更快获得贷款。
2014年6月,广州银行江门分行正式开业,同期,刚硕士毕业的叶美萍加入了该行工作,那年她25岁,正值青春年华。
叶美萍主要负责广州银行江门分行营业部的工作。2014年,江门市成功入选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为支持江门“小微双创”发展,广州银行江门分行深入市场调研分析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和规律,并针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急、频、小”的融资需求特点,制定专为小微企业量身打造融资服务产品系列,创新推出“易捷贷”和“科技贷”等产品,并设立小微企业服务专窗,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率的融资渠道。
残疾人爱心专座、导盲犬休息区、绿色快速办理通道……在广州银行江门分行,你可以看见许多人性化的“小亮点”,叶美萍对此最为熟悉。
“与以往相比,近年来银行的服务意识转变很大,逐渐向服务型机构转变,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从客户自身需求出发。”叶美萍说。
作为年轻的一代,叶美萍还积极引导客户使用电子银行办理业务。客户可以在微信银行或手机银行上预约,申请“无卡取款”,在手机预约成功后,凭系统生成的取款预约号和预留密码到广州银行ATM机取款即可,无需携带银行卡。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现在手机银行和网银的功能,根据客户的需求在逐渐完善,未来客户可以享受更多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叶美萍说。
同时,作为一名海归,叶美萍十分惊叹近年来国内手机支付和非现金化的快速发展。“2014年,非现金化还没有现在那么普及;现在,人们上街买东西,很多都不带现金了,直接拿手机付款,而国外,手机支付还没有国内普遍,还是以刷卡为主。”叶美萍说。
这些年来,叶美萍留意到一个微小的变化。“以前市民到银行,可能局限于取钱、转账等业务,现在银行卡可以关联很多扣费,十分方便。”叶美萍说,改革开放让市民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自己从心底感恩改革开放。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黎禹君)12月18日,中国山水画创作院岭南分院授牌暨北京寻古典藏藏品展在广东省东仓里美术馆举行。开幕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