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鳗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江门日报特约摄影师谭楚明摄
新会陈皮产业入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陈样尊 摄
机械化插秧。江门日报特约摄影师 徐卫良摄
乡村振兴示范村鹤山龙口霄南村。江门日报特约摄影师 曾卫真摄
1958年新会都会农民用插秧格插秧。新会区档案馆供图
上世纪90年代,恩平黄角的村民将收获后的水稻用耕牛拉磨辗压进行脱粒。 江门日报特约摄影师冯耀华摄
2019年6月23日,在台山中国农业公园,农民用收割机收割稻谷。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摄
乡村振兴示范村台山斗山浮月村。谢杰伟摄
壮丽70年,一场乡村巨变在五邑侨乡的田野中上演。
春风吹拂绿野。1978年秋至1979年冬,江门农村普遍实行“小段包工、定额计酬”,到1980年9月,全市推行包括承包到组、承包到户和承包到劳动力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年初,江门推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村经营体制由单一集体经营,转为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上,江门市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迅速……1978年,江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为7.19亿元,如今产值已超300亿元,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一跃成为全省农业大市、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这座昔日的传统农业大市,正向着现代农业强市昂首迈进。
2015年4月,《江门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2015—2020年)》出台,提出实施五大行动,吹响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冲锋号”。
2017年初,江门市制定《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案》,着力调结构、建平台、提质量、促融合、增活力,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
从传统农业大市到现代农业强市,江门昂首迈进。2018年6月,江门召开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公布《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更强,让农民更富,让农村更美。
展望未来,江门将继续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树立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标杆为抓手,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乡村振兴“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一幅更加美丽的侨乡乡村画卷正在一笔笔地绘就。
(唐达)
新闻推荐
古劳水乡航拍。吴兆民摄华侨城集团“中国古劳”大型文旅综合项目接管仪式。春华秋实,辛勤汗水皆回报;色金风煦,碧霄诗情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