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门选送的鱼菜共生联合气雾栽培植物循环工厂项目获第六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的农业农村组金奖,成为广东省2个获金奖项目之一。
鱼菜共生项目的负责人是3名来自香港的“90后”青年。2016年,他们来到江门,将鱼菜共生技术与气雾栽培技术结合,填补了华南地区鱼菜共生基础应用数据的空白。今年,他们正式成立公司,进行生产。包括鱼菜共生项目负责人在内,不少港澳青年选择侨乡江门作为创业的起点,并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
撰文:张泳渝黄绍侦
礼乐企业家陈梁暖:我更加适应江门的创业环境
“我很喜欢江门的创业环境。”江门市江艺事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梁暖从1989年开始就在江门创业。从最初的玻璃加工到金刚石制品生产,再到注塑产品、化妆品、日用品等的生产加工,他都把工厂设在江门。
陈梁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江门礼乐人。24年前,由于父亲的关系,他移居香港,开启了香港江门两地跑的生活。江门是他生活、创业与经营的地方,香港则是他开拓业务的地方。现在,他的企业已成为国内玻璃机械配件、磨轮和工具销售量较大的企业。
创业初期,陈梁暖曾经需要更改企业法人信息,当时需要提供多份资料和证明,才能完成企业法人信息的修改。现在,陈梁暖明显感觉到,江门的营商环境正在不断优化,企业办事便利度在不断提高。“现在,港澳创业者足不出户,就能在江门取得营业执照。”陈梁暖说。
陈梁暖所说的,是江门市与港澳社团合作推出的商事登记“离岸受理”营业执照业务。港澳投资者只需向港澳商会提交商事登记申请材料,由商会服务专员通过信息化系统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市场监管部门核准后,可通过快递方式把“多证合一”营业执照邮寄到商会转交港澳投资者,大大减少投资者往返两地递交申请材料的时间和交通成本。
除此以外,他认为内地能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扶持。“最近,我们计划在广州某孵化中心里租赁办公室,设立广州分部。针对港澳创业者,他们可提供最多两年的免租优惠。”陈梁暖介绍,“在企业生产经营期间,我们也收到过高新企业扶持、技术改造奖励、参展补贴以及专利扶持等。”
香港夫妻档创业者:江门创业氛围好,宜居宜商
“与香港相比,内地对高新技术的扶持力度更大。以江门为例,我们成功申请专利,就能获得一定的奖励,这对我们创新型企业有很大的鼓舞。”江门市蓬江区天利新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甄钊伟说。目前,天利新科技拥有国内专利有20多项,还有3项美国专利正在申请。去年,天利新科技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获得30万元扶持资金。
甄钊伟与妻子谭艳英均来自香港,在江门创业已有14余年。二人在2009年正式成立公司,现今业务已涵盖景观照明,楼宇灯光,户内照明与灯饰,户外视频广告等,是国内领先的LED控制系统开发商和供应商。
早在2005年,看好LED行业前景的甄钊伟与谭艳英,就到江门创业,设厂生产LED灯。由于创业规模小,各项生产成本偏高,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2008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一位教授的帮助下,公司开始转型研发LED驱动芯片、控制器,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假设目前市场上的LED驱动芯片、控制器是处于"4G时代",那我们的产品早就已经迈向了"6G时代"。”甄钊伟比喻说。
“江门给我的感觉很好,氛围很舒服。”谭艳英认为,江门地处珠三角,租金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有城轨和港口等交通条件,可谓宜居宜商。
此外,本土的员工,是他们在江门创业最重要的助力之一。2008年,是甄钊伟与谭艳英创业面临转型的一年,遭遇资金危机的他们将名下所有不动产都用来抵押贷款,并数月无法支付薪酬。但他们的员工没有选择离开,而是选择与他们共渡难关。
“危机时期坚守岗位的员工,公司未来的规划必须有他们。”谭艳英表示,已有4位入职十多年的员工成为公司股东,“目前,在职员工逾80%入职五年以上。他们对公司有信心,我们就如同家人,相处很愉快。”天利新科技江门区域的员工有十余人,主要负责技术开发、检验测试和产品销售。
新闻推荐
累计筹集善款超18亿元 惠及群众超过110万人次 15年慈善路,筑就“大爱江门” 累计筹集善款超18亿元 惠及群众超过110万人次
2004年6月25日,第一届慈善公益万人行在江门市体育场启动,约1.2万人参加了起步仪式。市民政局提供2019年6月27日,江门市“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