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图/徐骏/视觉中国
“啊,啊,啊……好痛!”产妇小陈在顺产生下婴儿后,本该充满喜悦的她,却饱受疼痛的折磨,由于大腿根部疼痛难耐,让她无法自由活动,连翻身都痛得哇哇叫,更别说走路了。经过全面检查后,小陈被确诊为耻骨联合分离。
有妈妈总结,怀孕生子就像西天取经,也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而有一难,叫耻骨联合分离,让你痛到怀疑人生。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康复科主任林海波表示,当耻骨联合分离宽度大于10mm,或分娩后耻骨错位,应在产后立即进行治疗。
A耻骨联合宽度大于10mm需立即就诊
得知自己得了耻骨联合分离,小陈一脸疑问,“耻骨”这个从没听过的身体部位,究竟是在哪里?
林海波指着一个骨盆模型,向记者介绍道,耻骨是位于骨盆前方的两片骨头,中间有空隙而非紧靠在一起,两片骨头间靠韧带及纤维软骨组织联接起来,这个区域就叫耻骨联合。
“骨盆处于身体正中承上启下的位置上,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心,同时保护了盆腔内的脏器,所以骨盆的稳定性非常重要。”林海波说,女性在怀孕期间,卵巢和黄体会分泌一种松弛素,主要作用于骨盆相关的韧带,让各种韧带松弛下来,有助于分娩时开“骨缝”,这就使得原本稳定的骨盆变得不稳定了。在孕晚期,随着胎儿的生长,孕妇的身体重心逐渐前移,骨盆压力增大,孕妇在分娩时,下肢过度外展、腹压过度增高等都有可能导致耻骨联合分离。
“轻微的耻骨联合分离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而当耻骨联合分离过大时,则可能引起疼痛、肿胀等症状,产后6—12周往往症状消失。如果产后复查时,症状没有减轻,并伴随着明显的胯骨变宽或耻骨疼痛,应到医院通过B超或DR检查看看耻骨联合分离的情况。”林海波说。
一般来说,女性正常耻骨联合间隙为4—6mm,孕期可增宽2—3mm,无上下错位现象。若耻骨联合宽度大于10mm,或分娩后耻骨错位,则应立即到医院就诊,结合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B女子产后连翻身都觉得非常痛
小陈从怀孕20周开始,双腿根部就隐隐作痛,进入孕晚期疼痛感越发严重,睡觉翻身都感觉骨关节咔咔作响,疼得厉害时需要老公帮忙。在分娩后这个症状就更加严重了,连翻身都痛得哇哇叫,更别说走路了,这让她很痛苦。
“耻骨联合分离发病率并不高,可发生在孕期及产后,一旦发生了,会使产妇非常痛苦,需要立即进行治疗。”林海波表示,耻骨联合分离疼痛主要有以下症状:重者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下肢难以负重,不能行走、翻身困难;轻者行动无力,上下台阶及单腿站立、弯腰、翻身等动作,都可引起局部疼痛加剧。如果恢复不良,还可导致胯宽、大屁股、O型腿等体形变化,以及子宫下垂、阴道松驰、尿失禁等妇科疾患。
那么,能否预防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生,或降低其影响呢?
“耻骨联合分离是胎儿为了生长发育,而出现的一种生理需求,具有非预防性。”林海波说,当耻骨联合分离的距离过大,才会引起疼痛,不过,在备孕期间、孕期多加注意,也能有一定的预防意义。他提醒,在怀孕前,女性要先看看自己是否有腰骶椎疼痛、盆骨关节疼痛等问题,尽量治好后才怀孕。在备孕期注意饮食和锻炼,还有缺钙的话要补钙,这点很重要。此外,重视孕检,同时了解耻骨联合分离的情况。
C“三通序贯”法治疗耻骨联合分离
小陈是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产科分娩的,分娩后她便出现了骨盆疼痛加剧的症状,于是产科立即请康复科医生会诊。经检查诊断其患耻骨联合分离,分离距离大于10mm。
林海波及其他两位医生立即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决定采用“三通序贯”法进行治疗。
林海波介绍,“三通”包括:一通,针刺镇痛,通过毫针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微通;二通,即宫廷手法复位,这是国内筋伤大家孙树椿老先生继承和改良于清代宫廷上驷院的传统中医手法,以动静结合、轻巧柔和为特点。该手法复位需要三名医生共同完成,通过归挤拍打手法,使耻骨联合间隙恢复正常,该手法是欲合先离、离而后合,主要是为了通筋骨,属于强通;三通,即中药封包外敷,采用具有活血化瘀的中药,加热后,热熨患处,借助药性及温度等物理作用,通气血,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这属于温通。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因此要采用"三通"手法帮助患者纠正耻骨联合分离。”林海波补充道,“序贯”则指按一定顺序进行治疗。
经过“三通序贯”治疗,小陈明显感觉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这种疼痛从孕期一直折磨我到产后,现在终于舒服多了!”小陈高兴地说道。
林海波提醒,除了医生的治疗外,患者和家属也应注重对耻骨联合分离的日常护理。对于患者来说,多做骨盆操、戴骨盆带,以约束骨盆,也有利于缓解耻骨联合分离症状。对于家属来说,要注重产妇产后的心理疏导,预防其产后抑郁的发生。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肝主疏泄、情志、气血、筋骨,心情舒畅了,使肝气疏泄。
另外,产妇产后多虚多寒,寒性收引主痛,可以吃一些猪脚姜驱寒补虚。
医学指导
林海波:
江门市名中医,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康复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擅长运用中西医、针灸、正骨,对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痛风、中风后遗症、面瘫、脑瘫、截瘫、失眠、鼻炎、肥胖等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李银换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张华炽通讯员/梁群庆)第14个“世界脑卒中日”到来之前,江门市利民社工携手五邑中医院脑病科青年文明号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