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磊梁佩珍
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民生之大,事关家国。当一项项民生承诺,走进万千百姓的生活,将犹如一道道温暖的阳光,让困难群众的心里有了亮光。
“今年的低保金涨了不少,生活保障没问题,帮了我们家大忙。”谈及江门市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家住江海区礼乐街道的低保户何银珍显得十分激动。今年以来,江门市持续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有效兜牢兜实底线民生,解决了不少像何银珍一样的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特别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为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江门市收集到基层群众和广大市民反映强烈的一批“急难愁盼”等十大民生问题,“解决特定对象底线民生保障问题”是其中一项内容,江门市民政、人社、财政、医保等相关部门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结合本职工作合力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雪中送炭
低保户生活有保障
对于60岁的何银珍来说,今年的寒冬似乎提前来到了。34岁的儿子因遭遇严重车祸至今神志不清,一直在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去年12月,丈夫刚查出中风所致脑瘫,哪想屋漏偏逢连夜雨,自己在今年6月也被医院确诊为乳腺癌。大量的医疗费用对于这个依靠低保金生活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家里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孙女,我丈夫和儿子都没了劳动能力,现在还离不开人,负担太重了。”万幸的是,村委会工作人员及时向街道反映了何银珍一家情况变化,江海区民政局通过低保年审调整了其家庭低保金发放补差,如今每个月能享受政府低保救助3372元,这成了一家人面对未来生活的最大底气。“现在的政策好,家里每月都能拿到救助款,还有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帮助,生活踏实了,我非常感激,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真的要感谢政府。”何银珍激动地说。
在江门市,像何银珍这样享受政府补助从而改善生活的人群还有很多。家住蓬江区福泽园的邓伟玲今年的低保补助就从每月1660元提升到1995元。
在很多人看来,每月增加的这335元不算啥,但对于邓伟玲来说,这意味着每个月家人的生活可以过得更宽松一些,女儿在学校能吃得更好一些。“我女儿在学校成绩很好,也很懂事,从不乱花钱。”说起女儿,邓伟玲脸上挂满了笑容。今年51岁的邓伟玲由于身体较差,不能进行高强度的工作,而丈夫更是肢体二级残疾,行动不便,一家人只能依靠做散工和低保收入过日子。
记者见到邓伟玲时,她正在家中制作小手工品,几小时的制作下来一盒只能换10元钱,由于长时间的手工制作,她的手指甲都被磨破了口子。邓伟玲说,家里孩子还在上学,民政部门每月发的1000多元补助金,对家里非常重要。“低保金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经济压力,要是没有这些钱,一家人吃饱饭都成问题。今年低保金又涨了一些,现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更让邓伟玲高兴的是,今年向蓬江区慈善会申请的助学金也已经通过审批,孩子学费问题得到解决,邓伟玲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增进福祉
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近年,江门市持续把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纳入“民生十件实事”,着力把公共资源向最需要关心的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倾斜,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努力增进人民福祉,将“弱有所扶”的承诺落到实处。江门市相关部门在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升特困人员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以及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我们要让真正困难的家庭享受到好政策带来的红利。”江海区民政局局长陈颖玲介绍,该区有效利用广东省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实现“线上”与“线下”数据动态比对有机结合,加强社会救助动态管理,进一步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推进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长效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江海区还鼓励发动慈善力量、社工力量、志愿公益团队、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形成了上下联动、接力救助、覆盖全区的"三级慈善"特色体系。”陈颖玲说。
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构筑的是民生保障的底线,市财政在编制预算时,根据江门市六项底线民生的新标准认真做好资金测算,优先重点保障资金,在全市统筹发展基金中足额安排。“市财政局坚持优化财政支出,加大底线民生保障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提高底线民生项目标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市财政局工作人员介绍。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该局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不断强化宗旨意识,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着力在保障水平、参保缴费、经办服务、痛点消堵上下功夫、求实效,“下一步,我们将细化工作措施,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体系,解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民生温度
群众收获满满幸福感
保障民生就是要想人民之所想,为人民办实事。今年以来,江门市在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上每一步的迈进,都见证着民生温度。伴随着制度健全而来的,还有群众满满的幸福感。
据了解,截至10月底,底线民生保障工作任务已全部提前完成,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数据显示,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0元。全市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850元/人/月,超过省定标准94元,全省排名第七。全市共有低保对象16251户惠及30752人,发放低保金1.7亿多元;全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16320元/人/年,达到低保标准1.6倍的目标。全市共有特困供养人员9360人,发放特困供养金1.2亿多元。
另外,江门市孤儿基本生活费、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其中,2019年孤儿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至1990元/人/月和1240元/人/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至1980元/人/年和2640元/人/年。今年前三季度向全市460名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665.54万元,向10016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共1696.5多万元,向39829名重度残疾人和非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共8571万元。
据初步统计,提升标准或者降低费率等保障类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如,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和城乡低保标准、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用人单位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费率等均已全面落实按新标准实施。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市民政局四级调研员陈怀表示,今年江门市除了持续提高低保、特困供养标准,主要通过出台低保专项治理工作要点,建立退保预警和复核机制,确保因病、因残、因学等有重大支出的特殊困难家庭能获得最低生活保障。
“12月1日起,省新的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生活状况评估认定办法正式实施,将更多关注困难家庭的重大支出,让更多支出型困难家庭可申请纳入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方面,江门市正加紧出台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工作实施办法,力求让特困人员获得更好的照料和护理。”陈怀表示,下一步,市民政局将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守初心、担使命,紧密结合民政工作,强化基础民生保障,扎实推进社会救助、社会事务、社会福利事业等工作,保障好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新闻推荐
亲爱的朋友,大家好,我是2019江门市城市建设成果展的金牌导游成小果。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走进成果展,了解成果展、玩转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