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以来,新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创新创业大赛。
新会积极打造蕴含“源动力”的“创新走廊”,图为“创新走廊”中的中集智库。
中科院院士陈润生介绍他们团队的创新项目。
中科健康创新生物产业园项目将建成为中国首个“生物科创+”分子诊断生物科技产业平台。此为项目效果图。
2019年,创新如一束阳光,穿过层层云雾,投射到新会这片发展的热土上:
率先在江门举办县一级创新创业大赛,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五年累计发放扶持资金1560万元,带动企业科研投入超10亿元;
出台全市扶持力度最大的引才政策,引进的创新团队最高可获1600万元的扶持资金,三年内成功引进10个高层次生物医药团队;
举全区之力打造“创新走廊”,在寸土寸金的珠西枢纽新城,成功汇聚了中科健康创新生物科技产业园、中集智库、中科创新广场、江门未沃科等多个创新孵化器……从“新会制造”到“新会智造”,一个个以创新驱动为抓手的重大项目,正在新会奏响动听的美妙乐章。
创新力量崛起的背后,是新会狠抓科创载体、营造科创环境、强化科创政策带来的科创“活水”释放。
在刚刚出炉的“2018年江门新增长极榜”中,新会在科技创新单榜得分最高,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发明专利申请等方面展现出持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云开见日,大道惟新。放眼粤港澳大湾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会路径”,令人期待。
文/图林润开叶田梁健维胡碧琳
奏鸣曲
打响双创品牌五年带动企业科研投入超10亿元
“创新发展要树立"等不起""慢不得"的思想,努力形成"磁吸效应",吸引创新创业资源向新会流动。”新会区委书记文彦在今年的新会区科技创新大会上如是强调。
2015年,新会奏响了创新驱动战略的“奏鸣曲”,率先在江门三区四市中举办县一级创新创业大赛,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截至2019年,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已连续举办五届,成为新会区乃至江门全市双创工作的重要品牌和名片。
五年来,一个又一个高精尖项目和技术在葵乡大地精彩演绎:广东彩艳研发的“绵柔亲肤导汗速干防湿冷功能性特种纤维”、中集车辆(江门市)有限公司研发的“两节筒铝合金液罐车”、松下电子部品(江门)有限公司研发的“安全高耐压车载薄膜电容器”……
五年来,一家又一家科创型企业从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这个平台上再出发,并不断发展壮大:荣获2017年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创新组金奖的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近几年在双创有关政策的扶持下,积极创新,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预计五年内年产值可达100亿元以上;在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上脱颖而出的广东和宇传感器有限公司、广东新会和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科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10月举行的2019年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分别夺得了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包揽该赛事成长企业组前三名。
“2017年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公司的"陈皮虫"项目获得金奖,得到了50万元扶持资金。”广东新会和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静介绍,近年来,利用政府的50万元资金扶持,该公司又成功研发、延伸了更多新产品。
从2015年到2019年,五届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成功吸引300多个参赛项目,其中获奖项目74个,政府累计发放扶持资金1560万元,带动企业科研投入超过10亿元,真正达到了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企业科研投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大赛的举办,不但对我们的新产品有很好的推广作用,而且进一步带动了我们的科技研发、产能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设计等多个环节的提升。”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今年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该公司经理、高级工程师刘庆备如是说。
创新创业,正在点燃新会这座岭南千年古邑的激情。
据新会区科工商务局统计,今年,该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量有望达到360家,较2016年增长近10倍,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例提高到68%。高企培育后备力量不断增强,入库登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85家,比去年增加70%。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超70%,其中5亿元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达到百分百全覆盖,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超3.4亿元。新会区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申请量为360件,通过认定294件,通过量比去年基本实现翻番,覆盖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619.56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今年1-10月,全区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71.1亿元。
变奏曲
建设科创载体打造蕴含“源动力”的“创新走廊”
珠西枢纽新城,万达广场、富力城央综合体、珠西金融中心等大型商圈逐步成型。
在这个“寸土寸金”的核心区域,新会出人意料地没有引入大型房地产项目,而是奏响了创新驱动的“变奏曲”,以启超大道和今洲路为主轴,打造新会“创新走廊”。
“航道”的转换背后,是新会经济格局的“变奏”。“我们必须狠抓创新驱动,通过搭平台、增活力、聚人才、优服务,切实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能力。”文彦强调。
如今,这条蕴含着新会未来经济发展“源动力”的“创新走廊”,经过几年的稳扎稳打,已初具规模:2018年,中集智库和新会中科创新广场分别通过了省级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这两个创新基地与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江门未沃科一起,成为了新会“创新走廊”的重要支点。
“我们正努力为新会聚集一批科技型企业、人才和各类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提升新会整体科技服务水平,有效推动新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江门中科新时代孵化器有限公司招商经理罗春野自信地说。
罗春野的自信,来自于中科创新广场招商的火热。截至去年底,正式签约进驻该广场的科技型企业已超40家。
中集智库与中科创新广场相距不远,目前有在孵企业53家,含3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孵企业拥有知识产权数量达52个。
坐落于中科创新广场旁的中科健康创新生物科技产业园正紧锣密鼓地动工建设中,该项目一期用地89亩,立项投资额7.55亿元,将建成中国首个“生物科创+”分子诊断生物科技产业平台。此外,新会区在古井镇、滨海新城规划打造禹工高通装备产业园、新澳重大技术装备创意产业园,将与中科健康创新生物科技产业园形成“三位一体”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创造-转化-交易”平台。
“创新走廊”的建设只是新会区搭建科创载体的缩影。在深耕珠西科技服务市场多年、担任新会多个孵化器园区创业导师的博士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静看来,新会十分重视科技中介服务的“粘结剂”作用,每年都组织、委托服务机构在外地寻找合适的项目、人才团队进行招才引智政策及环境推介。同时,整合区内外服务机构,针对落户初创企业,构建包含创业培训、创业指导、融资推介、政策咨询、产业对接以及人才引进等内容的配套服务体系,提高项目孵化的成功率。
截至2018年,新会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市级众创空间数量均增至5家,孵化面积超7万平方米,众创空间面积超6500平方米;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到91个,存量在全市排名第一。
协奏曲
招揽天下英才最高1600万元招揽创新团队
今年3月25日,中科院新会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一个集创业孵化、研发创新、数据存储与运算、培训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即将展示在世人眼前。
“新会区委、区政府强烈的产业变革意愿,以及新会毗邻广佛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能帮助我实现基础研究向应用的转化,这是项目选择新会重要原因。”中科院院士陈润生说。
吸引到陈润生院士项目落户,是新会区近年来推动“人才强区”战略的结果。奏响创新驱动的“协奏曲”,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今,新会招人时也可以挺起腰杆。
2016年初,该区出台了《关于加强新会区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意见》《新会区引进创新团队和项目扶持办法》等文件,从就业、落户、科研扶持等方面给予进驻新会的高层次人才全方位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创新团队的引进上,最高扶持金额达1600万元,为全市力度最大。
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新会又相继出台了多个与“引才”相关的政策,并在江门地区率先设立“引才伯乐奖”,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中介机构积极为新会招揽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团队。
截至目前,包括陈润生院士带领的核心团队在内,新会已引进10个生物医药领域的高层次团队,引进博士43名、硕士24名。高层次创新团队的引入,不仅为新会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亦为本地人才接受高水平培养开拓了新渠道。
这,放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痛点”变“支点”,新会对标先发地区,志在“撬动”更多优秀人才扎根新会。与此同时,新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科研平台的发展,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数量居全市首位。
新闻延伸
融入湾区
以赛为媒
抢抓港澳台
优质创新资源
跳出新会看新会,立足湾区看发展。在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过程中,新会全力以赴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吸引更多优质创新资源向新会集聚。
今年,新会首次承办了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共吸引两个行业的125家港澳台企业参赛,其中新材料行业报名参赛数量达45家,生物医药及大健康行业报名参赛企业达80家。参赛项目包括抗肿瘤一类新药研发、新干细胞培养技术减低干细胞疗法、液态材料奈米检测智动化解决方案、AI光动力生殖医学医病增能系统等行业优势项目。
新会,成为江门市唯一一个承办港澳台赛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行业赛的区县级地区,代表了该区上下对江门积极融入湾区建设号召的率先响应。“通过这个大赛,充分展示了新会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可有效对接港澳台新材料行业的优质项目,吸引一批有发展潜力、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到新会发展。”文彦说。
大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龚雪提到,新会在产业基础和配套方面,都为两个行业赛的落地提供了良好基础,同时新会又属中国侨都,拥有丰富的侨务资源,在软件方面也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目前,新会正着力打造大健康、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推动深江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和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3大万亩园区加快建设。大赛举办期间,新会主动出击,邀请港澳台的参赛企业深入新会各大园区、重点企业,考察新会市场,了解新会的政策优势。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颁奖仪式上,森宝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参赛企业与新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森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卢海峰表示,新会在产业、人才、政策、市场推广等方面的配套都十分完善,产业扶持力度也很大,希望能在新会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实现人才、项目“双落地”。大赛组委会也表示,很愿意明年继续在新会深化办赛成果,进一步为新会导入港澳台的创新资源。
此外,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新会积极搭好服务平台,促进区内企业与港澳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争取一批高价值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新闻推荐
一图读懂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条件 教你如何建设食品厂食杂店餐饮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网上消费,衣食住行都可以用各种APP来满足。特别是食品行业出现了很多网红店和各种爆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