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为民服务解难题·政务服务无堵点”观察团走进江门市人民医院。黄烨倩摄
江门市“为民服务解难题·政务服务无堵点”观察团成员、江门市人大代表、江门市房产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汉文。黄烨倩摄
江门市“为民服务解难题·政务服务无堵点”观察团成员、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詹雨鑫。黄烨倩摄
在江门市人民医院的结算窗口前,申请了医疗救助的困难群众只需提供身份证和社保卡即可实现即时结算,不必再提供其他相关的证明材料。这是江门市医疗保障局推出的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日前,江门市“为民服务解难题·政务服务无堵点”观察团首站走进江门市医疗保障局和江门市人民医院。在江门市医疗保障局,观察团成员了解江门医疗救助制度体系建设情况及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工作推进成效,调研当前工作存在的难题,为江门市下一步推进建立医疗救助市级统筹、医保电子凭证服务改革等工作提建议。
南方日报记者黄烨倩戴惠甜
创新“兜底”举措全省率先建立精准扶贫医疗保障制度
今年,家住江海区礼乐街道东红村的吴超波一家先后陷入困境,先是他儿子因严重车祸神志不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他本人于去年8月被确诊为中风所致脑瘫,其妻在今年6月被诊断患上乳腺癌,一家人生活雪上加霜。
东红村村委会了解情况后,立即帮他们申请医疗救助金,包括吴超波本人的治疗费用、其妻治疗癌症的化疗费用。“他们属于农村精准扶贫户,我们根据需求专门申请了医疗"绿卡",大大减轻了这家人的医疗支出负担。”东红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张银佩介绍。
“医疗救助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最后屏障,以发挥"兜底"作用的最后安全网形态存在,对改善城乡贫困家庭的生活、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载着社会的底线公平。”江门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科负责人、调研员张小平表示,江门早在2017年便已出台《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门市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建立医疗救助制度。
《暂行办法》中,医疗救助对象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等重点救助对象和低收入家庭成员、精准扶贫重点帮扶对象,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其中,低收入家庭成员、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和其他特殊困难人员救助比例达到70%以上,年度累计最高救助限额不低于8万元。
数据统计,今年1月至11月初,江门共发放医疗救助待遇4310.22万元,门诊和住院救助困难群众77461人次。
另外,为进一步减轻困难群众的医疗支出负担,江门初步建立二次医疗救助制度和在全省率先建立精准扶贫医疗保障制度,后者对精准扶贫对象在年度内发生的住院和特定病种门诊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支付后,剩余部分通过医疗保险精准扶贫资金给予全额资助。
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出台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
“建立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平台有效解决困难群众垫付资金困难、申请医疗救助金环节多、周期长等问题,努力做到为民解难题,政务服务无堵点。”张小平指出过去市民群众在申请医疗救助中遇到的“痛点”“难点”。
今年1月,江门市医疗保障局组建成立以后,将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列为重点工作,联合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扶贫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残联制定出台医疗救助“一站式”实施方案(江医保发〔2019〕39号)。实施方案明确落实开通参保“绿色通道”和完善参保流程,完善医疗救助基金管理政策、医疗救助“一站式”资金划拨程序和建立医疗救助预付款制度。
6月底和9月底,江门分别实现了市域内和异地就医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并建立起先诊疗后付费制度。
其中,市域内“一站式”结算基于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和民政医疗救助系统对接的基础,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解决困难群众垫付医疗费用负担重的问题。在异地就医医疗救助方面,已开展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56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完成系统改造并上线,实现省内和跨省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一站式”联网直接结算。
“我在江门生活、居住多年,切实感受到近年来医保一站式结算服务越来越便捷。”江门市人大代表、江门市房产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汉文为江门市医保局的服务改革成效点赞。
截止到11月25日,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平台市域内共结算发生医疗救助医疗费用13.61万人次,结算总金额3448.45万元,省内异地就医共结算32人次,结算金额21.78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在继续完善医疗救助结算服务的基础上,推进建立医疗救助市级统筹,统一全市医疗救助待遇水平,力争明年实现"同城同待遇"。”张小平补充说。
11月24日,全国医保电子凭证已首发启动上线,将实现一台手机、一个医保二维码,参保人便可完成药店消费、医疗支付。对此,江门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今年年底前在江门市部分定点药店试点推行医保电子凭证,明年12底前实现医保电子凭证的应用在医院和药店全线打通。
■声音
江门市人大代表、江门市房产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汉文:
实施智慧管理深化医保服务改革
“江门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平台有效解决困难群众垫付资金困难、申请医疗救助金环节多、周期长等问题,努力做到为民解难题,政务服务无堵点,值得点赞!”江门市“为民服务解难题·政务服务无堵点”观察团成员、江门市人大代表、江门市房产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汉文为江门市医保局的服务改革成效点赞。“希望相关部门的服务要继续下沉和前移,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出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梁汉文说。
针对江门市医保局下一步的便民服务工作,梁汉文给出了三个建议。
有关部门要倾听群众心声,精准直击痛点。梁汉文建议,可持续扩大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平台的服务功能,开通医疗服务热线,倾听群众心声,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方法,推动医保工作精准改革,从而优化程序,不断减少群众办事的“堵点”。
有关部门要实施智慧管理,深化服务改革。梁汉文认为,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平台与省内外医疗机构对接,实现服务整合、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统筹推进机制创新,打好医保市级统筹支付方式改革,大力破解制约医保事业科学发展的难题。有关部门可进一步建立健全在本市转院或异地就医都直接结算制度,取消本市转院或异地就医各项前置审核程序,将事前审核变为事中、事后监管。以异地就医备案为例,推行“不见面、零跑腿”异地就医备案服务,患者只需凭社保卡、身份证,到医保部门备案,或通过手机在异地就医微信公众号备案服务平台,自主办理相关手续。同时,还应建立打击欺诈骗保机制,严惩弄虚作假行为。
有关部门可推进远程诊疗,促进医药分家。实施更便民服务,有关部门应积极探索智慧医疗改革,推进电子处方、远程诊疗等与医保支付衔接。实现社保卡信息在江门地区医院看病信息共享,凭社保卡可以到江门市范围内任何一家定点药店刷卡取药,为市民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詹雨鑫:
三个优化提升增强群众办事获得感
“市医保局攻坚克难,推进"一站式"结算的工作经验值得推广。”江门市“为民服务解难题·政务服务无堵点”观察团成员、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詹雨鑫认为,江门按时实现市域内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并在这一基础上全面实现异地就医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切实做到了为民解难题。
针对江门市医保局下一步的便民服务工作,詹雨鑫建议,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通过三个优化提升,增强群众办事获得感。
首先是进一步优化办事资料提交,减少相关证明材料,提升服务效率。对于能利用信息系统查询到的要件,业务部门应不再将其列入需提供及留存的材料中,减少重复提交多项办事资料的情况。同时,相关部门可精简医保待遇申报材料,减少一些支付申报证明,推广申报材料承诺制办理,实行申报材料“一单清”,切实优化群众的办事体验。
其次是进一步优化办事和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当前,由于医院与医保部门的系统未能进行充分完全的连接,部分群众办理部分事项时,仍需多次跑。比如,当医院的医保系统出现故障时,病人需到一门式窗口重复提交相同的资料,这成为了群众办事的堵点。有关部门可改进相关的业务流程,如遇上述情况,可由医院代替病人进行资料提交和申请,让“数据多跑,群众少跑”。
最后是进一步优化医保办事指引,提升服务深度和广度。有关部门可充分利用手机APP服务等新手段,扩充多项医保服务功能,并加强医保办事指引。业务部门可用一图读懂、漫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重新梳理办事指南,制作成宣传板,发布最新医保工作动态、政策解读、办事指南和一次性告知等信息,悬挂在办事大厅及门厅。同时,可将百姓经常咨询的政策和业务内容制作成海报,悬挂在医院、定点药店的明显位置。
新闻推荐
创新服务模式 “江门样本”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分享 江门市商事登记“微信+智能化审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江门日报记者陈敏锐通讯员/潘超华伍莉莉6月3日,江门市商事登记“微信+智能化审批”服务启动仪式举行,江门市在全省率先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