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学习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种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的方式,才能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江门市怡福中学胡倩洁
计算能力是初中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计算教学,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重视计算过程,规范格式要求
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计算的思路和计算步骤。要求学生做好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正确,作业卷面整洁,是提高运算正确率的保证。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等常见的错误,大多都是因为书写潦草,排版不当,格式杂乱无章而致,因此,指导学生重视书写格式,严格写好每一步的计算过程,有助于在计算过程中少出差错,防止出现看错的情况,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夯实基础,注重算理,落实算法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时,教师需明确解释概念和公式的含义,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公式的运用方法。学生在平时计算时,有可能是对概念、公式的理解不透彻,或学习不扎实导致各种错误。比如,学生在学习“乘方”时,不能透彻理解乘方的概念,对(-2)2与-22容易造成混淆,不能正确理解(-2)2表示-2的平方,表示2个-2相乘,等于4,-22表示2的平方的相反数,等于-4,而导致计算的错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概念与公式的讲解,使学生明白算理,分清概念,才不容易出现错误。
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
学生计算技能的训练,应该分为3个阶段:
1、模仿学习阶段。在新授课上,教师应针对新课上的概念和公式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明白计算过程的具体书写和要求。学生通过类似的练习和作业,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
2、变式训练阶段。在学生对基础题型已经熟悉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提高习题的难度,把题目进行多种形式的改编,让学生在进一步的练习中,提高辨识能力,加强计算准确率的练习。
3、综合训练阶段。在学生对简单的变式训练已经能准确计算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难度的提升计算能力的练习,训练学生如何灵活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训练时间和训练的难度,采取定时定量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反馈,指导学生善于发现计算中出现的过程错误并分析原因,针对常错问题进行强化训练。另外,教师要引领学生训练一些复杂的计算,引导学生在遇到计算量大的问题时,做到耐心处理。
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简单的口算,训练学生迅速熟悉基础的运算法则,加快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在日常的训练中,也要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比如:20以内的数的平方,10以内的数的立方、2的1次方到10次方要熟记,常见的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要熟练,常见的勾股数(如3/4/5、6/8/10、5/12/13)能顺手拈来。只有这样,在面对计算题时,才能做到既快又准。
巧用错题本,避免出现重复错误
有些错误,学生一错再错,几乎每次都错。归根到底,是因为学生没有做好每次的错题收集,没有从犯错中总结分析,找到真正的“病根”。“病根”不除,只会继续犯错。学生应设置一本错题本,专门记录每次作业或测验中出现错误的题目。不仅要记录题目与过程,还需要在旁边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改正的措施。在记录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对同类型犯错的题目进行归类,重新分析,在考试前再重点复习。这样,学生对于错题的印象会更加深刻,避免以后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总而言之,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学习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种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的方式,才能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杨敏)中国排协在官网公布了2020年中国男排和中国女排的训练和比赛安排。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1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