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4岁女童因病失去左眼,爸爸为她扮“大头”艾莎登上了微博热搜,网友们被这个爸爸感动的同时,也关注到视网膜母细胞瘤,俗称“眼癌”这个疾病。
视网膜母细胞瘤平均诊断年龄在18个月左右,由于儿童无法向外界表达出自己的视力障碍状况,因此在早期很难被发现,需要更多的家长去认识它。为此,记者采访了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眼科主治医师林燕婷。
1岁婴幼儿因感冒意外诊断出眼癌
今年7月,李伯带着约1岁的甜甜到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看眼睛。“小孩感冒一个星期了,右眼也跟着红了7天,医生你看看是怎么回事?”李伯询问林燕婷,并道出孩子平时左眼好像有点倾斜。
林燕婷先给甜甜作了简单的角膜映光检查,发现是右眼注视、左眼外斜,接着又仔细看瞳孔反光点,发现左眼反光点居然是白色的(正常瞳孔反光点是黄红色)。
瞳孔区发白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常见症状之一,当时看到白色反光点,林燕婷怀疑甜甜患上了视网膜母细胞瘤,于是建议家长进一步做眼底检查。
最后,甜甜的眼底确诊为左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现在正在进行化疗治疗,目前保住了眼球,还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
视网膜母细胞瘤绝大多数见于3岁以下儿童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以视网膜内颗粒层或神经节细胞层,又或外颗粒层为起源的胚胎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见于3岁以下儿童,平均诊断时间在18个月左右,偶尔也见于成人,常为单侧性,30%—35%病例双眼先后发病。
关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论,临床发现,有5%的患者是因染色体显性遗传引起的,25%的患者是因遗传突变,70%是散发病例。
值得强调的是,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幼儿最严重的一种眼病,发病率约为1/20000,属于罕见病。此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等到从外观能看出来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
林燕婷提醒,婴幼儿眼睛疾病能否早期发现,父母有很大的责任。由于儿童无法向外界表达出自己的视力障碍状况,所以这种疾病在早期是很难发现的。如果家长发现小孩眼睛出现瞳孔区发白、眼位不正等现象,应引起重视。“当发现孩子总爱抠眼睛,看东西时爱斜眼,就可能是视力下降的信号。如果给孩子讲故事、看动态的物体时,发现目光总是跟不上,严重时甚至走路都很容易摔倒等,都要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林燕婷说。
医学认为,定期带小孩进行眼保健检查是至关重要的,6个月以内婴儿可以早期进行眼底检查,排除先天眼底病变。6个月以上婴幼儿隔3—6个月进行一次屈光筛查,可早期发现眼部异常。
治疗原则为“保命第一,保眼第二”
视网膜母细胞瘤通常发生于视网膜层,可单眼、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具体来说,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是眼内生长期,表现为瞳孔散大和出现白瞳;第二阶段是青光眼期,会出现“牛眼”,并伴有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第三阶段为为眼外期;第四阶段为全身转移期,此时肿瘤已出现体内转移。
此外,按国际分类,视网膜母细胞瘤又分为ABCDE共5组,一旦确诊视网膜母细胞瘤并分析疾病已经达E组,或是经介入治疗和全身化疗几次后肿瘤依然不能控制,肿瘤可能转移危及生命安全,考虑摘除眼球。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眼内恶性肿瘤。疾病除了影响视力之外,肿瘤如果扩散眼外还会影响生命,所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首要目的是保存患儿生命,其次是保存眼球及视力。”林燕婷介绍,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原则是“保命第一,保眼第二”。
江门日报见习记者/梁爽通讯员/廖欣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傅雅蓉通讯员/人社宣)近日,江门市首期“南粤家政”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公益培训班在五邑家政服务产业园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