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晴知道要开学了,但想到自己不能回校,情绪有些低落。
■叶诗晴募捐专用二维码
在菜市场写完作业还帮忙看档
吴淑仙22岁就做了妈妈,家境贫寒的她产子不久,便与丈夫一道外出打工,把儿子留在茂名高州老家,交给老人照顾。
像大多留守农村的孩子一样,亲情的疏离,淡漠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吴淑仙的儿子性格内向,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老人的交流越来越少,矛盾却逐日增多。孩子读到小学五年级时,爷孙俩再次起争执,暴怒的男孩动手打伤了爷爷的眼睛。“老人打电话给我,求我带走他,说自己老了,管不了了……”吴淑仙满怀愧疚,将儿子接到身边一起生活,“可惜他再也不肯读书,初中毕业就东奔西跑,能打份工养活自己已经算是万幸,最糟糕的是整日不见人影。”
这期间,吴淑仙又生了女儿,取名叶诗晴。有了前车之鉴,吴淑仙不敢再将女儿放回老家,她辞掉工厂的工作,改行在东莞石龙的菜市场卖猪肉。“每个月挣三两千元,吃住是没有问题。”
诗晴在菜市场的嘈杂和猪肉档的油腻中慢慢长大,让吴淑仙高兴的是,女儿身体很棒,聪明乖巧,“在菜市场写完作业,还能帮我做事。”吴淑仙自豪地说,诗晴喜欢弹琴、唱歌和写字,为了孩子的成长,她省吃俭用,也要攒钱送女儿去学,这个吃过很多苦的妈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诗晴身上,期盼她能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出息的人。
突患重疾急需大笔医疗费
不懂事的儿子,常常刺痛吴淑仙的心。她也尝试过苦口婆心劝说,希望儿子重新规划未来,可惜成效不大。“不能说他,一说就会吵架,有时还会跟我动手。”更让吴淑仙痛心的是,儿子一意孤行,连丈夫也状况频频。“孩子爸不怎么管家里的事情,5年前竟然一声不吭就离家出走,这么多年过去,从没有联系过我。”吴淑仙说,自那时起,她已经是事实的单亲母亲。
经历过诸多不顺的吴淑仙怎么也想不到,唯一令她有心理依靠的女儿,也在今年7月遭遇大祸。
“诗晴12岁了,有一天突然跑来我面前,扭扭捏捏地说,自己的胸口鼓起来一个包。”吴淑仙不明所以,检查过诗晴的胸口才发现,女儿身上圆溜溜的肿包绝不简单,“她性格比较害羞,肿包痛了很久,才跟我说。”吴淑仙不敢耽搁,马上带女儿赶到石龙人民医院,医生初步检查后,建议她赶紧带孩子到广州的大医院确诊。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淑仙拿到女儿的诊断书,目瞪口呆,“那个肿包竟然是一种恶性肿瘤——尤文氏肉瘤,”吴淑仙黯然道,“我是乡下人,读书不多,医生说要怎么治,我也听不真切,只知道要化疗,还要手术,要几十万元治疗费……”这个数目对守着猪肉档谋生的吴淑仙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第一期化疗就开始借债
为了给女儿筹钱治病,吴淑仙找朋友借了几万元,来到广州住院。“现在已经做完一个疗程,孩子正在别的医院休养,等9月初再上第二期化疗。”她说,医生拟定的治疗方案,首先要通过两到三个疗程控制诗晴的肿瘤大小,等体积稍小,就可以手术切除。
吴淑仙告诉记者,诗晴虽然有新农合医保,但报销比例只有四成多,如果不是亲友帮忙,加上线上众筹得到好心人帮助,熬过第一疗程都很难。“接下来的化疗和手术还是未知数,真不知道还能去哪里筹钱。”
诗晴喜欢临摹字帖,每次看到女儿趴在小桌上练字,吴淑仙都是五味杂陈。“她很上进,如果不生病,现在该读初一了。”吴淑仙说,这些年,她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女儿身上,如今遭此突变,心神俱焚。“有一段时间,我自己都觉得没有勇气再面对,但看到诗晴那么努力跟疾病斗争,我是她妈妈,没理由不坚持。”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严蓉■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新闻推荐
2018年全市第二次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现场会暨实施河长制工作推进会在高州召开 李红军黄心强出席会议 推动中小河流治理和河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茂名市美丽乡村高州南塘柳村又添新景,流经该村的南塘河整治后呈现出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靓丽景致。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