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 名晚报记者陈国汉摄
茂名晚报讯 记者吴祖光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在信宜市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思贺镇榃方村,就有这样一位默默做着“小善事”的村民,20多年如一日,义务修整、维护村道,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修路叔”。
“修路叔”名叫欧志兴,今年57岁。前日中午,茂名晚报记者来到榃方村的时候,“修路叔”正在村道上忙碌着。这是一段近200米长、5米宽的水泥路,弯曲着从半山腰处通往山脚下的榃方村。前段时间当地下了一场大雨,路边排水渠及路面积聚着一些淤泥、石子及杂物,路两侧竹木的枝叶及山墙上的野草蔓也有些折损或吊垂了下来,“修路叔”欧志兴不断地清理着这一切。一辆小斗车、一把铁铲、一把锄头、一把山刀,就是他的劳动工具。
“20多年了,几乎三天两头都能看到欧志兴在修路,真难为他了!”榃方村77岁的周阿婆感慨地对记者说。据她称,村中两条与外界联通的主要道路,一条是向南通往思贺镇的大路,就是这段水泥路,一条是向北通往罗定境内的小路,平时都是欧志兴自己出资出力修整维护的。
据悉,上世纪90年代初,榃方村这段200米长的道路还是泥土路,路窄弯急坡陡,行走极其不便。欧志兴决心尽一己之力修整此路,以便利乡亲出行。于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利用工余或农闲时间,推着小斗车,带着锄铲刀等工具,来到这段路上,铲除翘起的土石,填埋凹陷的坑洼,锄掉陡峭的土坎,挖去突出的山墙,尽量使路面变得更加平直宽畅一些;又掏钱买来石粉、碎石铺在路上,买来石灰、水泥砌筑挡土墙、排水口,买来除草剂喷杀路旁的杂草野蔓;大风大雨过后,清淤泥、理断枝、补崩缺、除杂物,一干就是20多年。
前年,在上级支持及村民努力下,这段路实现了水泥硬底化,人们以为欧志兴不会再修路护路了,可他依然三天两头推着小斗车来到这里,铲除排水渠中的淤泥,扫除水泥路面的垃圾,清理竹木下垂的枯枝,割掉遮挡视线的草蔓……一丝不苟地干着。在他的模范带头作用下,村民们也会不时参与到修路护路行动中,以实际行动支持“修路叔”。
“这是小事,不值一提。”欧志兴敦厚地说,“不过这也是善事,虽然小,但很有意义,我乐意做。”是的,在他的心目中,并不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了,他会一如既往地继续做这样的“ 小 善事”。
新闻推荐
农村清拆危旧泥砖房。茂名晚报记者吴昊通讯员陈子楷摄茂名晚报讯记者朱杰祺通讯员陈子楷何权辉一间间危旧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