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在茂名
茂名晚报讯记者朱杰祺 通讯员吴献基 “我们为扶贫点建造了3口凼仔鱼鱼塘,投入养殖以来收益了2万多块”,最近,在高州市平山镇贺垌村,高州供电局驻村扶贫干部梁明说起最近的成绩,很是自豪、信心满满。平山镇贺垌村、古塘村是高州供电局的定点扶贫村,自2016年6月起,高州供电局在这里成立扶贫组,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探索山区特色产业扶贫路
高州供电局定点扶贫村古塘村与贺垌村位于平山镇东北面的山区,山地多平地少,土壤土质较瘦,人均占地面积少。村内农业种植发展潜力有限,加上村中无集体经营性收入项目,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7千多元,贫困户有71户。扶贫组刚驻村时,村里的情况不容乐观,扶贫组一时间无从下手。
很快,驻村干部李锋想到邻镇马贵镇和古丁镇的凼仔鱼在茂名地区很有名气,是当地一大特色养殖。凼仔鱼主要利用山区清澈的流水进行养殖,以青草为食,不用喂食人工饲料,肉质紧致,香滑鲜甜,能卖到好价钱。于是他们就提出“同是山区,能不能引进古丁镇的凼仔鱼到贺垌和古塘村”的想法。说干就干,扶贫组跑到邻镇凼仔鱼养殖基地“取经”,得知养殖凼仔鱼最重要的是水源,扶贫组找来专业机构检测水源杂质含量,结果显示该村水源符合养殖条件。有了这个“好消息”打头阵,扶贫组有了信心,决定大干。
扶贫攻坚,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有了确切的产业扶持,提供了资源,如何让村里的产业形成良好运作机制成了扶贫组迫在眉睫的事。
“每年捉大鱼留小鱼,并持续性投放鱼苗,保证了鱼类养殖持续发展”,说起养鱼经,李峰俨然成了专家。扶贫组为贫困户提供养殖技术,还帮助他们打开了销路,与高州市区一家企业食堂签订长期供应合同,为将来可持续增收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贺垌、古塘村村民陆续响应,鱼塘也在继续建设。
光伏发电“照亮”幸福生活
“刚才看了阿明的手机,三个阴天都发电160多度,赚了一百多块。没想到供电部门会用光伏发电的方式帮我解决生活困难!”古塘村委会贫困户黎信业谈到光伏太阳能电池时兴奋不已,“我只需要定期过来清理掉太阳能电板上的杂物,基本不用分心去打理,有了一项稳定可观的收益,还可以专心照顾好家人。”
这是高州供电局为对口帮扶平山镇古塘、贺垌村的4户贫困户安装的容量31千瓦,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光伏项目正式验收并发电后,其中受助对象黎信业发出的感叹。据悉,这是该局特意为劳动力匮乏的贫困户“量身打造”的脱贫计划。
据了解,黎信业是这个偏远山区五口之家唯一的壮劳力,身上担着精神残疾妻子和年幼儿女的重担,他每天起早贪黑的在地里刨食养牛努力撑起一家生计,但是妻子的病情反复,巨额的医疗开支让黎信业头疼不已。扶贫工作组到来后,黎信业一家的境况发生了好转。
“阿明不仅帮我老婆和女儿办理了残疾证,帮我家申请到了低保,去年还送头牛给我种地。”谈到老熟人,黎信业开始细数扶贫干部梁明为他做过的一桩桩事情,“之前阿明跟我说能够让我多一项稳定收入,不占用照顾老婆孩子的时间,我还不信,没想到居然可以卖电给供电局!”
这种维护简单、稳定可靠的光伏发电形式走进了贫困村,让村民们惊叹不已。今年上旬,光伏扶贫项目正式接网通电,贺垌村的莫世晓、黎经富和古塘村的黎信业、钟明盛有了可靠、稳定的收入来源,高州供电局驻村扶贫干部梁明和李峰心里的一块大石终于放下了。
当前,高州供电局挂点帮扶的古塘、贺垌村,依靠电力支撑、产业造血的精准扶贫策略,两条村都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三相动力电进村、四色绝缘彩虹桥架起、百香果挂满枝头、绿树村边鸡黍林立……仅三年时间,便让71户128人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乡里人的心间流淌着希望。
新闻推荐
高栏港区对口帮扶高州市大岭村成效明显 加大产业投入 引导贫困户入股创收
本报讯记者陈翩翩报道:日前,高栏港区相关领导及一对一帮扶责任人等组成慰问组,到高州市镇江镇大岭村调研慰问及指导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