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
余玉明(化州)
不久前,王琼英老师被评为“弘扬好心茂名精神”2018感动化州十大人物。尽管退休了,尽管80多岁了,她四年来还是一针一线缝制了400多套裙子,只是为了给没衣服穿的西藏小朋友送去温暖。平凡的举动,执着的坚持,编织的大爱,让人心生感动。
一个人能够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他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反而是他的善行义举。王老师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就在于她有一颗炽热的爱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不仅是我们“好心茂名”的践行者,还是我们茂名与西藏城市友谊的缔结者,是民族团结的推动者。感动人物无处不在。从“人间大爱”的王老师,到“慈善新秀,老人福星”的青年慈善家马力,再到“资助83名贫困生读书”的中国好人吴振贵……
感动源于人们对善行义举的共鸣,感动源于人们对崇德向善的认可,感动源于人们对道德法则的塑造。正如哲学家康德说:“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惊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其实,人们对善行义举的感动,就是道德法则对人们内心呼唤的回应,推动着社会向上向善风气的形成。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生活中仍然有人将道德踩在脚下,最终受到不可挽回的惩罚。比如前不久,重庆万州一女子因坐过站,与公交车司机发生争执互殴,导致车辆坠江,15条鲜活的生命瞬间逝去。人们在愤怒、感慨、悲叹的同时也在反思,假如车厢里有人大胆站出来,拿出道德的鞭子上前制止,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不等“假如”,悲剧早已发生,血的代价对人们的警示刻骨铭心,对文明的探讨,对道德的构建,不正是在叩问着每一个人的良知吗?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崇德向善。
当人们还为路人摔倒扶不扶纠结时,化州市实验中学颜诗慧、苏霖烽、李嘉城、张德科、童永富这五名学生挺身而出,用最有力的行动践行着向上向善的道德风尚,让被撞倒的伤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感动人物的评选,正是为了树立榜样,让人们见善可及,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只有善良正义的空气充盈社会,润泽每一个人的心灵,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才会日益减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们要让感动化为行动,用善行义举驱散自私与冷漠,让向上向善蔚然成风,助推“四城同创”。
新闻推荐
被夜风带走。我更平静,也更活跃。那一刻,我充满了爱。我暂时忘却了人类的狂妄、愚蠢和贪婪。在平时,我必须很好地控制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