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钱排采购大芥菜。
通讯员陈子楷 何权辉摄
记者尹兆平
通讯员陈子楷 何权辉
本报讯“经历上段时间持续的低温天气,现下的大芥菜味道变得很"正"了,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菜",很受人们喜爱。”信宜市钱排镇山口村干部、种菜大户吴坤英说。
钱排三华李又快扬花了。冬将尽,春欲始,当地大芥菜这个时候又成了人们餐桌上的“新宠”。眼下,钱排大芥菜进入了大量上市时期,售价每市斤2至3元,可谓物美价廉。
近年来,“三华李第一镇”钱排镇的果农利用果树冬季落叶养精畜锐的休眠期,因地因时制宜在树下广种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的大芥菜,全镇每年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增加了“额外”的经济收入,提升了土地的利用值和主打产业的附加值,培育了又一增收特产。
一地两用,契合天时地利
钱排大芥菜,素来以霜冻以后梗大叶绿、甜脆鲜嫩而早有名气。钱排镇气候高凉,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境内山清水秀,昼夜温差大,冬季常遇低温霜冻。过去,当地农家都有在房前屋后、田头地角种上几垄大芥菜的习惯。近些年,随着钱排三华李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和“春赏花、夏品果”旅游品牌的擦亮,当地一年一度的“李花节”成了乡村旅游的“引爆点”,引得客似云来,因而大芥菜也被越来越多的外来客所认识、所喜爱,其社会需求量和种植面积逐年增大。
种于秋末产于寒冬翌年3月结产的大芥菜,因为浅种浅生和生产周期短,并未影响三华李的正常管理和生产,其出产的高峰期恰是三华李的赏花季。因此,对于全镇三华李种植面积超过8.5万亩、已无闲地可用的钱排果农来说,“一地两用”在果树下冬种大芥菜,无疑是契合了天时和地利这两大生产要素。
物美价廉,生产前景看好
钱排大芥菜,当地人过去亦称大青菜,长得壮旺的高达1米以上。因为种植施用的都是农家肥,因为山区气候高寒,因而产品有机、绿色、健康、美味。钱排大芥菜的食法有多种多样,除了单一直接生炒,“腐竹炒菜梗”也是一道令人垂涎的好菜。此外,大芥菜还可煮熟晾晒制作成菜干,供一年四季食用,味道上好;也可生鲜切碎密封制作“擦菜”(酸菜)。“擦菜煲竹笋”,又是一道人见人爱的地方风味菜。
大芥菜因为易种易生、易管理、产量高和生产成本低,因而市场售价一直较为低廉,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几年,每当冬季严寒过后,当地大芥菜便成菜市的“抢手货”,并源源不断地供往城市。游客产地采摘购买、熟人顺风车捎带、客运班车托运、商贩贩卖等,是当地大芥菜走向城市的常见渠道。当地退伍军人李广洪,审时度势采取“公司+基地”的形式大力发展大芥菜生产,使当地大芥菜走得更广更远,助力大批农户增收致富。近年来,钱排镇涌现出了一大批既是果农又是菜农的“双职农民”,年种菜增收数千元甚至过万元。
新闻推荐
从繁华都市走来的山村致富领路人 记珠海保税区驻信宜市北界镇石订村驻村干部林欣
文/图本报记者黄月华甘杨松“林局,快进来坐坐。”每逢来自珠海保税区的驻村干部林欣经过信宜市北界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