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树才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唐代诗人刘禹锡把竹枝词从民间引入文学殿堂作出了重要贡献。公元822年,即唐穆宗长庆二年,刘禹锡来到建平(今四川巫山县)看到乡村里的孩童在对唱《竹枝》。他们吹短笛,打鼓点,以合节拍,扬起衣袖,尽情歌舞,以谁唱的《竹枝》多为优胜。后来,刘禹锡在任夔州剌史时,便将这种《竹枝》进行加工,创作出新的竹枝词九首。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刘禹锡的代表作,已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此后,不少诗人相继沿用,唐代白居易、李涉、孙光宪等都写了一些富有民歌风味的竹枝词。再后来,到宋代的苏轼、黄庭坚、杨万里,元代的杨维祯,明代的杨慎,清代的王夫之、孔尚任、郑板桥等,都曾经写了不少的优秀作品。
由于这种具有民歌风味诗歌的流行,广东便出了《岭南竹枝词》,地处粤西文化古城高州,文人们也写了不少高州竹枝词,从清代起已散见于各种书刊报章。高州竹枝词,多效法民谣的仿作,大都是七言四句体,而且都是四三句式,跟古体诗七言绝句相似,但语言显浅简明,没有使用深奥的典故,平仄押韵也没有七言绝句那么严格。在写作上,较多使用比兴、谐音、双关等手法。可以说,高州竹枝词,是高州文化特别是诗歌领域里的瑰宝,应当大力加以发掘和弘扬。
“爱情”是写不尽,唱不完的主题。解放前的高州竹枝词,歌唱爱情、婚姻占了大部分:
“哥痴情来妹痴情,愁对鉴江秋月明。
秋月照郎还照妹,却怜佳偶未曾成。”
“南桥春水涨桃花,妹为情郎浣碧纱。
妹貌似花情似水,水流花放绕郎家。”
“鸳鸯佳偶本天缘,双宿双飞鉴水边。
鉴水有灵当撮合,为郎为妹早团圆。”
旧社会,元旦之夕,妇人往园圃偷取葱菜,谓之偷青,以为吉利。有部分竹枝词是描写这类民俗风情、生活情趣的:
“元夕风景正清和,女士如云逐队过。
夜半归来闻笑语,小姑争胜得青多。”
“不炫花钿不炫鬟,蓝巾三尺裹红颜。
遇郎最怕人多处,省得相呼陌路间。”
2000年,高州中华诗词学会出版了一部《高州竹枝词》。书中收录了会员大量的佳作,内容丰富多彩。
如陈加杰《江总书记视察高州荔乡》,诗曰:
二月高州遍地花,欢迎江总莅农家。
人民与党情亲密,党和人民藤上瓜。
苏俊《高城山水》(五选一),诗曰:
双渚缠绵无限情,风传密意水传声。
雨婚烟嫁何人见,江枫结彩映渔灯。
柯永泰的《年例》,诗曰:
门前合水白茶花,云角高山挂月牙。
打鼓敲锣年例起,孭男带女探娘家。
苏汉材《星早采茶》,诗曰:
狐狸洞外是侬家,星早上山独采茶。
难得郎来陪妹摘,嘱郎切勿错拈花。
文化天地
新闻推荐
医生在帮老人检查身体。茂名晚报记者吴昊摄茂名晚报讯记者朱杰祺通讯员王建越前日上午,高州市春晖志愿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