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樱在ICU与“肺感”抗争。▲
▲生病后的晓樱依旧可爱。
张晓樱筹款专用二维码。▲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公众号
广东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公众号
广东福利彩票公益天地扶老 助残 救孤 济困
温暖1275号
温暖诉求
这个春节假期,冯慧华过得甚是煎熬。年二十九,本该结束治疗的重疾女儿因肺部感染,突然被转入ICU救治,一家人返乡过年的愿望化为泡影。孩子在ICU已救治十余天,至今未脱离危险。自2018年3月底女儿被确诊白血病至今,冯慧华一家坚守了10个多月,最后关头的挑战,夫妻俩誓言,不管多难,也要带女儿一同闯过。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严蓉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一个煎熬的春节
春节假期后返工首日,24岁的化州妈妈冯慧华一早从医院出发,赶到新快报前台求助:“我想找新快报天天公益救救我的女儿……”她心急如焚地说。
今年2月2日,年二十八,冯慧华的2岁女儿完成了白血病最后一个化疗疗程。只要血象、白细胞、血小板处于正常水平,这个春节,他们一家三口就能回老家和亲友团年。
为了团圆的一刻,冯慧华已经买好漂亮童装和玩具,准备接女儿出院。
没想到,因为化疗的副作用,女儿晓樱的免疫力突然下降,孩子的肺部出现了感染症状。
年二十九晚上,孩子呼吸急促、高烧不退,只能转入ICU急救,随之而来的高昂支出,令冯慧华和丈夫惴惴不安。
猪年的大年初二,这对父母便开始为身处ICU的两岁女儿张晓樱到处求助,可惜放假期间朋友们大多外出度假,冯慧华频遇“闭门羹”,整个假期,他们过得十分煎熬。
昨日是晓樱进入中山三院重症监护室的第11天。早上8点,医生才换班,在楼道里将就了一晚的冯慧华便站在ICU门前。“我们大多数时间,是(在门口)悄声走来走去。”丈夫张华丰说,过去的10个夜晚,他们夫妻俩没有一分钟进入深度睡眠,不是因为条件艰苦,而是一闭上眼睛,女儿往日的一颦一笑就开始浮现。
从一岁开始的战争
2018年3月29日,年仅1岁4个月的女儿晓樱患上了白血病。自此之后,这对夫妇都不曾睡过一次安稳觉。
冯慧华是90后,曾是茂名化州一名普通的餐饮服务员,丈夫张华丰是一名发型师。自从2015年冯慧华怀上双胞胎,丈夫就成了家中的经济支柱,靠5000元月薪养家糊口。
2016年12月27日,冯慧华夫妇喜迎双胞胎女儿,亲友们都向他们道喜,那是他们一家四口最快乐的时光。
在冯慧华精心照顾下,双胞胎宝宝茁壮成长。但好景不长,在晓樱是1岁4个月大时,本已能跌跌撞撞走路的孩子,总是要求抱抱,不愿动。2018年3月28日,晓樱双腿皮肤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血点,还发起低烧。“当时我心里就有不祥预感。”冯慧华说。
她也不曾想到,短短半天,晓樱的症状发展迅速。在医院,冯慧华发现,女儿牙龈渗出血水,哭闹不止。验血报告显示,晓樱当时血小板只有8个单位,白细胞却高出常人10倍,很快被确诊为白血病。“知道结果的时候,我觉得万箭穿心。白血病是大病,我一时间不知道如何面对。”
凶险的病情
幸运的是,在一名热心医生的指引下,冯慧华带着女儿赶到了广州。2018年3月29日,他们到中山三院求医,在ICU里抢救了3天,晓樱的症状好转过来。
“医生说,晓樱的病情属于高危型急性淋巴白血病,需要长时间、大强度化疗。听了医生的介绍,以及在病房看到不少情况一样的病友,我们的心才安定了一点。”冯慧华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在老家,她的父母、公婆都将所有积蓄交给她,用来给孩子治病,加上丈夫打工的工资,勉强维持着治疗。
化疗期间,最怕出现感染。“晓樱很争气,医生说,她的生命力很强,每次被化疗药清除的免疫细胞,总能在大约10天左右长出新的,为此化疗过程还算顺利。”冯慧华说,从入院至今,晓樱历经10个多月治疗,今年春节前,做完了最后一个化疗疗程。
冯慧华算了一笔账,这场漫长的治疗,一共花了50万元。“虽然花了许多钱,但我们以后可以打工赚回来。看到女儿一边治疗,一边好转,依旧活泼可爱,觉得坚持是值得的。”
然而,临近出院,孩子还是出现了大家最担心的症状。但是,她不愿意放弃过去10个多月努力的结果。“医生说,孩子生命力是最顽强的,只要给她一定时间,等免疫细胞长出来了,也许就能撑过难关。”
女儿进入ICU后,冯慧华和丈夫收到不少亲友的问候和劝慰。“ICU里的费用十分昂贵,平均每天都要用7000元到1万元不等,我们也在尽一切努力去借钱给孩子维持治疗。晓樱一定会挺过来的,不到最后一刻,我不会放弃。”这名90后妈妈,决心十分坚定。
【寻亲档案】
1.张理财(音),男,约40岁。2011年11月4日在天河区石牌中路流浪被救治。身高160厘米,体重81公斤,自称安徽/湖南常宁人。已登入全国救助寻亲系统,已采集DNA录入全国打拐库,并登报寻亲,均未找到该人亲属。
2.赖洪辉/赖港辉(音),男,约69岁。2012年8月24日在白云区金沙街沙凤一路流浪被救治。身高170厘米,体重59公斤,自称湖南人。已登入全国救助寻亲系统,已采集DNA录入全国打拐库,并登报寻亲,均未找到该人亲属。
3.无名氏,男,约39岁。2012年9月13日在天河区天河客运站大巴车出口处流浪被救治。身高165厘米,体重75公斤。已登入全国救助寻亲系统,已采集DNA录入全国打拐库,并登报寻亲,均未找到该人亲属。
4.王春新/王华灯(音),男,约28岁。2013年11月6日在天河区被救治。身高165厘米,体重55公斤,自称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汪岗乡韩冲村/湖北武汉/江西/江苏人。已登入全国救助寻亲系统,已采集DNA入库,并登报寻亲,均未找到该人亲属。
【温馨提示】
如果您是寻亲者的亲人,或是可以为“寻亲”提供线索的知情人,请拨打本报寻亲热线电话18665089067,或与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020—37281075、37281076联系。
公益指引
●公益账户: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银行账号:44032601040006253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
注:捐款时请注明“新快报温暖×号×××(受助者姓名)”,如“新快报温暖1275号张晓樱”。如需捐款收据,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请务必将银行的转账回执传真至新快报(传真:020-85180284),逐日登报明细以传真为准,分批公示以天天公益基金到账为准。
新闻推荐
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内醒狮贺岁。南方日报记者鲁力摄南方日报讯(记者/杨逸刘栋铭见习记者/杨建雄通讯员/曾群芳)不经意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