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黄信涛通讯员莫雷同
近日,茂名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心内一科、急诊科、介入导管室等科室运用ECPR+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诊PCI)技术,成功救治一名心脏骤停长达1小时的62岁急性心梗患者。茂名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叶克膜团队在30分钟内快速建立的体外膜肺氧合(中文简称叶克膜,英文简称为ECMO)体外生命支持,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打下基础。该名患者心脏骤停时间长,救治难度极高,但是叶克膜团队在ECPR的支持下,行急诊PCI术获得成功,目前患者已痊愈出院,在粤西尚属首例。
据茂名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叶克膜团队的专家介绍,临床上最紧急的抢救是心肺复苏(CPR),需要医护团队全力协作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随着叶克膜技术在国内快速发展,体外心肺复苏(ECPR)理念被逐步认同。ECRP是指心脏骤停患者在常规CRP无效或效果不佳时,应用叶克膜技术进行体外生命支持的抢救方法,是CPR的进一步延伸。
今年62岁的李伯是一名农民,一个多月前曾突然出现胸痛难以忍受的症状,当时察觉身体不适的李伯立刻拨打120,于当日凌晨6时被送至茂名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科医生为李伯做了初步检查后,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正准备进行进一步治疗时,李伯突然心脏停跳,此时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迅速投入到抢救中。急诊科谭博医生第一时间为李伯建立人工气道,予以机械通气;心内科林琳医生、重症医学科李辉华医生、余健医生也轮流上阵,给予患者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治疗。在经过20分钟的心肺复苏后,李伯在短暂的恢复心跳之后,心脏再次停跳,医护人员再次给予心肺复苏抢救。第二次心肺复苏了15分钟后,李伯的心跳仍然不能恢复,CPR团队当机立断,决定启动ECPR程序。
此时,重症医学科主任王铮、副主任黄祥卫也迅速赶回来指导抢救工作。重症医学科叶克膜团队在一切准备就绪后,立即开始ECPR。在行ECRP过程中,李伯再次短暂的恢复心跳,但心跳不能维持,再次停跳。叶克膜团队迅速穿刺成功——置入导丝——置入插管——连接叶克膜——启动叶克膜,仅仅用时30分钟,体外膜肺支持就成功建立。此时,李伯心脏停跳的时间累计已经超过60分钟了。随后,重症医学科叶克膜团队护送患者到导管介入室。心内一科主任陈聪、林瑞挺医生及导管介入室的医护人员早已严阵以待。凭借高超的手术技巧,陈聪主任仅用了40余分钟就顺利开通了李伯闭塞的心脏血管。急诊PCI术后李伯顺利返回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由于患者心脏停跳时间长,心肌坏死严重,心、肺、脑、肾等器官严重损害,叶克膜建立后48小时内李伯的生命体征仍然极不稳定。因此,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时刻关注着李伯的病情变化,根据李伯的病症情况,还为李伯实施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等各种治疗。
经过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李伯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全面恢复。历经15天的奋战,李伯成功撤离了叶克膜,转至心内一科继续治疗。在心内一科治疗了1个多月后,李伯顺利出院。
据重症医学科王铮主任介绍,对于可逆性疾病引起的心脏骤停,医院的常规CPR的存活率仅有15-20%,而ECPR患者的存活率达到40-50%。目前,ECPR开展的困难主要是如何识别患者是否可逆,以及能否做到及时的ECPR。茂名市重症医学科始建于1996年,是茂名地区较早开展和极具抢救高危患者的科室。该科室拥有高端的设备,医务人员技术精湛,对高危患者的评估、抢救、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茂名市人民医院自2017年开展叶克膜技术以来,医院重症医学科叶克膜团队技术成熟、配合默契,能在最短时间为有需要的患者施行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目前已经成功开展了30余例,成功挽救了多名患者性命,技术达省内先进水平。在医院领导支持下,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重症医学科团队精益求精,不断攀登医学高峰,为高水平医院建设添砖加瓦,为茂名地区的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新闻推荐
今日观察陈有育(市区)南粤春来早。一年一度的春季开学于昨天启程,作为学校,新学期不但要有新目标、新任务、新思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