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锐
我在广东高州师范学校教了四十年政治课。退休前,曾在茂名日报《学海拾珠》发表过一些政治理论性文章。退休后,时任茂名日报常务副总编、主任记者曾北洋建议我在《茂名日报都市版》多个专栏、尤其是《夕阳红》专栏投稿,多写些回忆录性质的散文。我接受他的建议,于2002年4、5月连续写了老干部退休后如何做到心理平衡五篇短文,提出“青春无憾、问心无愧”“融入群体、广交朋友”“发挥余热、适当劳动”“经济收入、向下比较”“应忆就忆、该忘则忘”等见解,都被《夕阳红》专栏采用了。此后,我除了外出探亲、旅游外,每月都给都市版投稿二篇以上,百分之八十以上被采用。我的文章不长,都是弘扬正能量的,例如,针对社会上一种轻视退休老干部的逆流,我写了一篇题为《老同志是宝贵财富》的千字文,从九个方面概括了老干部的功劳和特长,很快就被采用发表了,得到好评。针对一些青年不孝敬父母的言行,我先后发表了《为人子女应避“五不孝”》《莫把孝道当“四旧”》等文稿,也很快被采用,发表后也得到好评。
针对某些家长对孩子缺乏家教的现象,我写了《家教要从娃娃抓起》《学习巴金关爱孩子的情怀》两篇文章,用真人真事加上善意说理的方法,说明家教对祖国后代的培育的重大意义。《夕阳红》专栏也很快采用了,也受到读者的好评。
之后,茂名晚报设有一个《晚晴》专栏。经了解,《晚晴》和《夕阳红》专栏一样,是老人文化专栏,老人写,写老人,老人读,弘扬尊老敬老助老风尚。我继续写稿投给《晚晴》。
我给《晚晴》投了一篇《我们都来报恩吧》的短文,提出报亲恩、报师恩、报乡恩、报友恩、报党恩等报恩还债的理念,发表后得到许多读者的共鸣。
我给《晚晴》先后投了一组关于老人题材的短文如《老来俏》《老求矫》《活到老学到老》《老人要有伴》《善待孤独的几点体会》《给老人的礼物》等文章,被采用刊登后,我的许多学生看了都叫好。
我深爱《晚晴》,她是我晚年精神生活的伴侣,这是我的心语。至今,我仍自费订了茂名晚报,《晚晴》版的图文是我必读的。我现在年事已高,精力差了,但还是尽心尽力给《晚晴》投稿。
恭祝《晚晴》越办越强、越办越好!
多彩夕阳
新闻推荐
记者张伍通讯员杜锡国陈世玲本报讯今年春节前后,高州潘州街道东门社区在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全民总动员,扎实开展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