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86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家乡茂名市工作。初来乍到,我临时工资月入61元,满一年转正后提高到73.5元。
我和妈妈闲聊薪水少,妈妈却说:“不少啦、不少啦。我30年前参加工作,每月22元,拿了10年左右没变过。”妈妈这么一说,我才知道我的起点工资比妈妈多了39元。我明白不是自己本事大,而是因为8年改革开放所创造积累的物质基础比过往更雄厚。
眨眨眼,到了1996年,我的薪金提升到了593元,比我刚涉足社会时多532元,是初时工资的9.7倍。如果说我10年前的收入是趴在盆里“十几厘米长的苗儿”,那么这时我的收入就好像“七、八十厘米长的小枝条”了,它变得更修长更招人喜爱了。
弹指间,到了2006年,我的每月所得又进一大步,达到了2623元,比我初始报酬多了2562元,是初时工资的43倍。此时我的收入仿佛长成“一米多高的小树”了,它更高大丰满,有着更靓丽的身影。
转转身,迎来2018年,我的收入大幅增长到6893元,比我刚工作时的报酬多6832元,是初时工资的113倍。我猛然发现,我的收入已然长成了“三米多高的大树”,它使我的生活大大改观。如今,我馋牛油果时,出手就买10个装一箱牛油果(每个5元)一饱口福。可是,遥想工作之初很寒酸,平日只吃得起每斤1.5元(均价3角钱一个)本地产便宜米蕉。昔今对比,贫富悬殊,而今苦尽甘来,倍感幸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的收入节节攀升,唯一“源头活水”就是实干。我是一名劳动者,职业是机关工作人员。从根本上说,一切劳动者收入步步高皆来源于实干。劳动者职业有别,分工不同,干活不一样。但是,大家共同实干推动了城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不断长足进步,与此同时每个劳动者都能从中获取应得的收入。
譬如,工农商等劳动者靠实干创出了生意红火和业绩优良,同时从中获取应得收入。我们机关工作人员,要在实干中依法行政,认真完成岗位职责,服务好群众,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为城市建设、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我们同时从中获取了合法的劳动报酬。
我永记难忘两件自己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故事。
32年前,为了帮助市属一家亏损国营工厂,我白天几次骑自行车到该厂股室和车间调查,收集信息,利用晚上和休息日赶写材料。经领导审阅定稿,此文在该厂成功申请银行贷款和财政帮扶资金时助了一臂之力,促进了该厂顺利实现了年度扭亏增盈目标任务。
15年前,一位广州老板全资收购市属一家国企,违规解雇了几百多人,引发了维权纠纷。为此,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工作组,我被紧急抽调入组。工作组分别召开资方代表、维权员工会议及其劳资双方联合会议,读政策、摆道理、化心结、促守法,并依法依规解决双方提出的问题。历经艰苦工作,最终妥善化解了一起劳资纠纷,为茂名市建设和社会稳定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几十年如一日埋头实干,它犹如涓涓细流,和茂名市成千上万劳动者的实干聚集一起,形成汹涌澎湃的江河,灌溉城市百业兴旺,催生税收和国家财政蒸蒸日上,我的收入自然而然随之步步高。
新闻推荐
茂名晚报讯记者张丁文通讯员黄蕴筱近日,茂南区高山镇富坡村又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正是村里各家各户祭祀祈福、宴请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