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在使用机械化来耕种。
本报记者 张伍摄
记者张伍
本报讯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又是一年春耕时。3月8日,高州市石鼓镇三文田村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耕田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等机器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农民们则忙着打田、插秧,与往年春耕不同的是,农民们都开始使用“高科技”“机械化”来耕种。
惊蛰过后,由于近期降水频繁,雨水充足,春耕比往年提前了。在高州石鼓三文田村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只见多台大型耕田机在农田来回穿梭,机械所到之处,原本还长满杂草结实的土地,立即变得松软平整,一亩田地不用20分钟,就可以平整出来可以插秧。而说到插秧,同样也少不了机器的帮忙。
记者在现场看到,进行插秧作业时,只要把秧苗整齐摆放在插秧机上面,开动插秧机的时候就可以自动插秧了。据了解,插秧机上摆满秧苗,可以插一亩多的田地,所用的时间却不到10分钟。
记者与现场的农民交流,他们看到耕田机替代水牛犁田,插秧机替代人工插秧,飞机替代人工施肥、除草这些高科技种田,个个都赞叹不已,不少农民都表示非常方便,而且省时省力。
廖贞建是三文田村的水稻种植大户,种植水稻面积达480多亩,从2017年开始,他就开始使用机械化耕作,到今年春耕,无论是耕田、插秧、施肥、收割还是烘干都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他兴高采烈地对记者说:“我种植的水稻全部都实现了机械化,用大机打田,用洋马插秧机插秧。一台插秧机插秧,一天可以插60多亩。以前用18个人工作要插一个多月才能插完,现在正常插4天就可以插完了。既省了人工,又快捷质量又好。
高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龙国源吿诉记者,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近日发布,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高州作为全国农业大县,在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推动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方面,将推广机械化耕种和选用优质良种,确保高州农业高效高质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新闻推荐
广东高州中学获评“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雷锋精神”滋养满园桃李
本报记者杨珮珮在近日公布的第五批全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名单中,广东高州中学榜上有名。近年来,该校努力营造良好的...